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

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乞丐,他漠然地走过,没有多加留意,但是,就在他踏上车厢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不忍让他回头一望,惊讶地发现那位女乞丐正拼尽全力地追赶着即将开动的汽车。

1950年夏天的徐州汽车站,退伍连长刘玉明攥着转业证明正要登车,站台上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裹着破布衫的女人跌跌撞撞追着汽车。

刘玉明鬼使神差喊停了车,转身刹那,那蓬头垢面的身影竟是自己失联5年的妻子梁怀玉,两人相拥而泣时,站台上飘着槐花香,恍惚间把记忆拽回6年前沂蒙山区的春天。

沂蒙山深处的洙边村向来缺水少粮,1944年开春又接到征兵令,村公所门前的槐树上贴了告示,识字班班长梁怀玉仰着脖子念给乡亲们听,队伍里缺人,可村里壮劳力早两年就参了军,剩下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小,村支书急得嘴角起泡,找梁怀玉商量着要妇女们多出力。

19岁的梁怀玉是十里八乡出名的能干姑娘,家里家外都是好手,她爹腿脚不便,弟弟才10岁出头,里里外外全靠她操持。

看着村里接连收到阵亡通知书,听着烈属们哭哑的嗓子,她心里跟油煎似的,会开了3天,报名册上还是空着,梁怀玉攥着钢笔在村公所门口转悠到月亮爬上山梁。

等到第四天上午,晒谷场挤满了人,梁怀玉突然拨开人群冲上讲台,辫子甩过的地方带起阵风,她说要嫁第一个报名的汉子,话没落地,场子后头窜出个瘦高身影。

刘玉明踩着乡亲们的惊呼声跳上台,满是汗的手掌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才敢接报名表,因为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年迈的父亲眼睛瞎了瘫痪在床,母亲咳了半辈子患上痨病,还有个未成年的妹妹。

没曾想梁怀玉说话算数,3天后梁家办了喜事,陪嫁是两筐地瓜干,她过门后没有丝毫抱怨,卷起袖子就开始收拾屋子,给公婆煎药喂饭,给小姑子缝补衣裳。

第七天鸡还没叫,刘玉明别着大红花要归队,梁怀玉送到村口老槐树下,往他包袱里塞了6个煮鸡蛋,说家里有她撑着,队伍走远了,她还攥着块红布站在坡上,那是从嫁衣上撕下来的。

前线战事吃紧,家书比金子还稀罕,梁怀玉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油灯底下纳鞋底,攒够50双就往区里送,说是给战士们换脚。

村里人常见她背着竹篓翻山越岭,篓子里有时是草药,有时是军鞋,篓子外头总挂着块褪色的红布。

1949年开春,村里来了个骑自行车的邮差,梁怀玉攥着盖徐州邮戳的信封,手指头直哆嗦,信上说刘玉明当连长了,部队暂时驻扎休整。

她连夜烙了20张煎饼,天没亮就背着包袱往徐州赶,走了七天七夜,脚底板磨得全是血泡,可找到驻地时只剩个空荡荡的营房。

转年开春,梁怀玉把攒了3年的卖鸡蛋的钱给拿了出来当盘缠,但这次她学聪明了,先去开了证明信。

可还是晚了一步,到了徐州才知道部队换防去了南边,周围人都劝她别折腾,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她蹲在台阶上啃冷馍,啃着啃着掉眼泪,馍渣子和着泪水往下咽。

1950年麦收时节,梁怀玉第3次踏上寻夫路,包袱里装着省下的口粮,还有当年送别时的那块红布,走到徐州时鞋底磨穿了,衣裳被雨淋得泛白,活像个逃荒的。

汽车站人潮涌动,她四处打量来往穿军装的人,突然看见个背影很像自家男人。

实际上,刘玉明这5年过得也不容易,从山东打到淮海,身上落下3处枪伤。

最险那次子弹擦着心脏过去,昏迷前他摸着胸口那块红布想,要是死了,媳妇连尸首都找不着,转业前组织上安排相亲,他总说老家有媳妇等着,虽然谁都不知道那媳妇是死是活。

那天在汽车站,梁怀玉的破草鞋跑丢了一只,她光着脚追汽车,嗓子喊得冒烟,等被拽进熟悉的怀抱,才发觉男人军装下瘦得硌人。

站台槐花落得纷纷扬扬,跟当年村口那棵老树开得一样好,刘玉明兜里揣着转业安置证,梁怀玉从包袱底掏出红布,这些年揣着它走了上千里路。

后来他们在徐州照相馆拍了重逢后的第一张合影,梁怀玉穿着新褂子,袖口还留着补丁痕迹,刘玉明的军功章别在胸前,最亮的那枚底下压着块褪色的红布。

这张照片如今收在军事博物馆里,玻璃柜前的说明牌上写着:沂蒙红嫂梁怀玉与丈夫刘玉明,1950年摄于徐州。

那些年沂蒙山区像梁怀玉这样的媳妇数不清,她们送走丈夫、兄弟,守着破屋老小,等来阵亡通知书的把眼泪咽进肚子继续干活,等来平安信的又要悬着心盼下次团圆。

1980年刘玉明退休还乡,梁怀玉在村口老槐树下接他,树还是那棵树,当年系红布条的枝桠都有碗口粗了。

村里娃娃们围着看热闹,听老人讲红布追汽车的事,有人看见梁怀玉悄悄抹眼睛,不知道是风吹的,还是想起36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春天。

0 阅读:2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