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太靠近,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距离中国太近,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所以在东南亚,有一种平衡大国关系的深层本能。但东南亚国家能够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从中国市场获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的话,其实道破了东南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真实心态。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大、发展快,和中国合作能赚钱;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太大太强,靠得太近会失去自己的话语权。 这种矛盾心理,其实和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历史经历,还有现在的国际形势都有关系。 先说经济上的依赖,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都快7万亿人民币了,占中国外贸的15.9%,像马来西亚的榴莲、泰国的大米、越南的电子产品,很多都卖到中国来。 中国也在东南亚投了不少钱,比如印尼的雅万高铁、马来西亚的皇京港,这些项目能带动当地经济,但也让一些国家担心会被中国牵着走。就拿马来西亚来说,他们和中国合作建新能源汽车工厂,虽然能提升技术,但也怕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安全上,东南亚国家更谨慎,南海问题一直是个敏感点,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和中国有领土争议,但又不想和中国彻底闹翻,菲律宾一边和美国搞联合军演,一边又保证美军基地不会用来进攻中国。 越南更绝,一边和中国合作建经济开发区,一边又和俄罗斯搞军事演习,玩的就是平衡术,这种“大国平衡”策略,说白了就是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谁也不得罪,自己才能安全。 历史因素也不能忽视,郑和下西洋那会,中国就和东南亚有贸易往来,但那时候中国没想着占领土地,就是做点生意、交朋友,这种“和平共处”的传统,让东南亚对中国没有太深的敌意。 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统治让东南亚国家特别看重主权独立,所以对任何大国的靠近都很警惕,就像新加坡,虽然华人多,但一直强调“多元种族”,就是怕被某个大国文化同化。 还有美国的影响,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东南亚又是军演又是搞“印太经济框架”,想拉拢这些国家,但东南亚国家心里清楚,美国的承诺不一定靠得住。 比如菲律宾,美国说要支持他们在南海的主张,但真到关键时刻,美国可能就退缩了,所以东南亚国家更愿意和中国保持经济合作,同时和美国维持一定的军事联系,两边都不得罪。 另外,东南亚国家自己也有“小九九”,他们知道中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在谈判时会提一些条件。 比如东盟和中国谈自贸区3.0版的时候,就要求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这些领域让步,这样既能从中国市场获益,又能保护自己的产业。印尼甚至提出要加入金砖国家,就是想在国际上多一个发声的渠道,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不过,东南亚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像柬埔寨、老挝这些国家,和中国关系比较铁,合作项目也多、但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就更倾向于平衡策略。 比如泰国,一边和中国合作建铁路,一边又和美国签贸易协定,就是为了分散风险,这种差异,也让东南亚整体对中国的态度显得复杂。 总的来说,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既合作又防范”,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投资来发展经济,但又怕失去自主权,这种平衡策略,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应对大国竞争的无奈之举。 只要中国能继续提供发展机遇,同时尊重东南亚的主权,这种微妙的平衡应该还能维持下去。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5-18 11:26: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