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过去了吗?》
近日,雷军在小米内部讲话中,再次提及了小米SU7高速事故等近期风波,为我们审视小米汽车当下的困境提供了重要视角。目前来看,小米汽车仍深陷多重危机,至暗时刻或许尚未过去。
小米汽车面临的困境更多的还是信任危机,高速事故带来的恶劣影响仍未消除。不幸发生后,遇难者家属质疑SU7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缺陷以及事故后门把手解锁等问题。尽管雷军表态不回避问题,但事故真实原因有待官方调查结果,这使得小米汽车和雷军陷入舆论漩涡,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严重质疑,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前舱盖功能遭疑更是雪上加霜。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车主拆解发现内部未能有效散热,与宣传存在差异。不少车主为该功能购买了小米Ultra,体验不符产生心理落差,部分车主不认可补偿方案,要求无损退车并索赔退一赔三,甚至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小米汽车。不经意间,小米汽车再次遭遇信任危机。
此外,动力解锁条件也引发争议。要知道,小米SU7 Ultra的1548马力是重要卖点,但OTA升级规定车主需在指定赛道达成官方建议圈速成绩,才能解锁排位模式激活最大马力,否则只能使用约900匹马力。这一规定被不少车主认为侵犯选择权,间接削弱了产品价值。
一系列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对雷军的回应褒贬不一,部分网友要求公布事故调查结果。舆论的持续发酵给小米汽车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影响其市场口碑和销售前景。
对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小米汽车唯有坦诚面对,积极配合解决,才是当下最有效的处事方法。高速事故已过去一个半月,官方调查结果仍未公布,这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忧和质疑。小米应积极配合调查,尽快公布结果,以回应公众关切,缓解信任危机。
对于碳纤维前舱盖问题,小米汽车需要主动与车主进一步沟通协商,制定更合理的补偿方案,满足车主的合理诉求,避免法律纠纷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小米汽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任危机、宣传合规问题和舆论压力依然存在。虽然雷军在内部讲话中表达了改进的决心,如取消小米15周年庆典活动,聚焦内部总结与改进,强化技术投入等,但这些措施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因此,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可能尚未过去,仍需付出巨大努力来扭转局面。只有解决好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小米汽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