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前去将文成公主接回来,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却选择留在吐蕃。
公元649年,吐蕃王国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去世。 按照当时的习俗,文成公主应该一起殉葬。 消息传回唐朝,高宗李治当朝大怒。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这8年,不仅促进了两朝之间文化交流,还大大加深了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友好交流。 文成公主牺牲自己,换来了边境的和平。 这样的功绩,在唐朝应该人人敬仰。 而吐蕃却想要让文成公主一起殉葬,这简直是对唐朝的极大侮辱! 唐高宗立即派遣使者,命令他们务必要尽快赶到吐蕃,将文成公主带回来。 使者们日夜兼程,走过文成公主当年走的路。 经过日夜跋涉之后,使者们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吐蕃。 此时距离松赞干布去世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他们也不确定,文成公主究竟是不是还活着。 直到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年那个明媚的少女,如今穿着吐蕃的服装,脸上多了淡然和从容。 听到熟悉的乡音,文成公主难得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其实不仅仅是唐朝反对殉葬,吐蕃当地的百姓也非常反对。 也因为文成公主嫁过来的这八年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先进的农耕工具以及种子,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文成公主才会免于殉葬的命运。 当听到使者前来是为了带自己离开时,文成公主却摇头表示拒绝。 她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她知道自己的使命。 当初她来到这里, 就是为了两国和平。 如今,尽管松赞干布已死,但是她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如果她回去,谁都不敢保证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恶化。 文成公主态度坚决,使者也只好回去复命。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文成公主思绪万千。 当初她就是这样,看着那些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 或许当初的她是被逼无奈,但如今她却是心甘情愿。 634年,唐朝的皇帝还是唐太宗李世民。 那一年,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提出想要娶一位唐朝公主。 不过这次的求亲经历并不顺利。 一方面,有吐谷浑从中作梗,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正值鼎盛时期,根本不需要通过和亲来维持平衡。 因此,李世民自然是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 吐蕃使者回去之后,就禀告松赞干部,是因为吐谷浑王的挑拨,唐朝才拒绝和亲。 当初吐蕃和吐谷浑的关系非常微妙,谁都不想让对方过得太好。 于是,松赞干布直接出兵吐谷浑,并一路打到了唐朝的松州一带,扬言不和亲就要攻打唐朝。 唐朝兵强马壮,自然不会害怕。 吐蕃被击溃,退回到了自己境内。 不过,他们还不要放弃,以谢罪的名义再次请婚。 李世民也不想再打仗,于是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不过,他自己的女儿自然是不舍得嫁,于是就从宗室中挑选一女,封为“文成公主”。 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了拉萨。 对于这位唐朝的公主,松赞干布以及吐蕃全体人民都十分爱护。 松赞干布还专门为她修建了布达拉宫。 当地有赭面的习俗,文成公主不喜欢,于是松赞干布也直接取消。 因此,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其实过得还不错。 另外,文成公主还带了大量“技术人员”,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而吐蕃的作物和水果、以及一些习俗也传到了唐朝,大大促进了两国的文明交流。 文成公主所做的贡献,使得吐蕃的发展前进了一百多年,她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赞蒙”,也就是“东方神女”的意思。 680年,文成公主染上天花,不幸去世。 当地人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为了纪念她,人们还在拉萨修建了她的雕像。 如今,这尊雕像已经屹立一千多年,见证着这片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