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和午睡有关?医生提醒:到了65岁,午觉牢记这“3不睡” 午睡,是许多老年人的日常习惯,短暂的休息能让人精神焕发,但你是否听说过“睡不好,脑子会变慢”的说法? 近年来,关于午睡与老年痴呆关系的讨论引发热议。有人说,午睡能保护大脑,降低认知衰退风险;也有人警告,睡得不对可能加速老年痴呆的到来。 65岁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大脑对睡眠的敏感度更高,午睡的时长、姿势和时机都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医生提醒,午睡并非“想睡就睡”,牢记“3不睡”原则,不仅能护脑,还能让老年生活更健康。 首先,不睡过长。研究显示,午睡超过1小时可能增加老年痴呆风险。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午睡超过60分钟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比短时午睡者快30%。 这是因为过长的午睡会干扰夜间睡眠,导致睡眠结构紊乱,影响大脑清除代谢废物(如β-淀粉样蛋白)的效率,而这些废物正是老年痴呆的“元凶”之一。理想的午睡时间是20-40分钟,足够恢复精力,又不干扰生物钟。 其次,不立即睡。刚吃完饭就躺下,不仅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还可能减少脑部血流供应,长期如此可能损害认知功能。医生建议,饭后至少休息30分钟再午睡,让身体完成初步消化。最后,不睡太晚。 下午3点后的午睡会推迟夜间入睡时间,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睡眠节律更脆弱,晚睡可能加剧记忆力减退。 当然,午睡本身并非“洪水猛兽”。适度午睡能缓解疲劳,改善情绪,甚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键在于科学规划。 选择中午12点到2点之间的时间,找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如果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更要咨询医生,定制适合自己的午睡方案。 65岁后,身体的每一次休息都是对健康的“投资”,睡对了,头脑更清晰,睡错了,可能埋下隐患。你家老人午睡习惯健康吗?不妨对照“3不睡”,调整一下!
脑梗不是绝症,重用黄芪,疏通体内血管,促进气血生成在中医临床深耕二十载,我见过
【2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