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6 16:36:58

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他曾担任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制(总司令),后来成为民国海军总长,再次晋升为国务总理。  萨镇冰这辈子,真的是活成了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他1859年生在福建福州,家里是当地有名的雁门萨氏,算得上书香门第。10岁那年,他考进福州船政学堂,成绩拔尖,后来被送去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镀金。学成回国后,他投身北洋水师,干过不少要职。1894年甲午战争,他是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亲眼看着威海卫保卫战打得稀烂,清军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那时候他才35岁,却被革职回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没抱怨,一直惦记着国家。 1905年,他东山再起,回了海军。从广东水师提督干到海军副大臣,1910年终于爬到清朝海军统制的位置,成了海军一把手。可惜没多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奉命带舰队南下武昌平叛,结果一看民心都向着革命,就没硬扛,默许舰队起义,自己退出了清廷。民国成立后,他没闲着,两次当上海军总长,1920年还短时代理过国务总理。1922到1927年,他跑去当福建省省长,修路办学,干得挺实在。1933年,他支持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喊着要抗日。抗战那几年,他一把年纪还跑去南洋和内地宣传救国,硬气得很。 到了1951年,萨镇冰已经93岁,住在福州朱紫坊的老宅子里。身体虽然不比当年,但脑子还清楚得很。那年1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大获全胜,把美军和南朝鲜军打得节节败退,还把汉城给拿下了。萨镇冰听到这消息,整个人都精神了。他写了一首诗,叫《步继周即事原韵》,里面有这么几句:“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这诗里满是对志愿军的夸赞,也藏着他对国家崛起的盼头。57年前,甲午战争就是从日军偷袭汉城开始的,那场仗让中国丢了脸,北洋水师没了。如今志愿军把汉城拿回来,他心里那口气算是出了。 再说说志愿军这场仗是怎么打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开打,美国拉着联合国军插手,很快就打到鸭绿江边。中国没办法,10月派志愿军入朝,跟美军硬碰硬。前面两次战役打得艰难,但到了1951年1月的第三次战役,志愿军憋足了劲,突破临津江防线,把美军和南朝鲜军打得晕头转向,最后把汉城占了。这仗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新中国站起来的标志。以前老被欺负的中国,现在能把世界头号强国揍得满地找牙,搁谁不激动? 萨镇冰听到这消息,感慨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这辈子见多了国家挨打的日子,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覆灭,都是他心里的疙瘩。那时候中国弱得连个像样的海军都保不住,只能签一堆丧权辱国的条约。现在志愿军用实力证明,中国人能站着说话了。他一个93岁的老头,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看到国家扬眉吐气,民族自豪感一下就起来了。 1951年之后,萨镇冰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关心国家大事。那年国庆,他又写诗:“中华解放两周年,耕者而今各有田。治匪法严无报警,救邻师壮尽称贤。”看得出来,他对新中国这两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满意。1952年初,他身体越来越不行,但每天还坚持读书写字。到了4月10日,他在福州家里安详去世,94岁。走之前,他留了遗言:“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人类求安原有道,俗情狃旧尚无边,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这话里满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 萨镇冰去世后,全国上下都很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了唁电,中央政府掏钱办丧事,福建省政府还搞了公祭。他的墓在福州市鼓楼区梅亭路,每年清明都有人去祭扫。后人说,他这辈子没白活,从清朝到新中国,他一直没忘过爱国那颗心。 其实,萨镇冰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经历,更是那一代人的缩影。他年轻时国家弱得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挨打;到老了,终于看到新中国站起来,跟美国掰手腕还赢了。这对比多强烈?他感慨的,不光是志愿军的胜利,更是国家从低谷走到高点的希望。这希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用血汗拼出来的。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