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蜀山史道道 2025-05-16 09:43:44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朝鲜战场上,第三次战役的硝烟笼罩着三八线以南的釜谷里地区。

这里的地形三面环山,一条公路从议政府通往汉城,成为敌军南逃的咽喉要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奉命夺取这个战略要地,他们的对手是号称"猛虎团"的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

1月2日深夜,347团7连趁着夜色发起突袭,这支不足200人的连队面对的是装备坦克、装甲车和重炮的英军精锐。

连长厉凤堂带领战士们用刺刀和手榴弹撕开防线,在天亮前夺下了釜谷里南山制高点。

阵地刚占领,西南方向的公路上就传来坦克履带的轰鸣声,英军主力开始反扑了。

太阳升起时,阵地上已经堆满弹壳,英军的重炮把整片山坡犁了一遍,战壕里积着血水和雪水。

7连的干部们冲在最前面,连长、指导员、副连长相继中弹。

到了中午,全连能站着的只剩19人,其中6名是党员。

司号员郑起把沾着泥土的军号别在腰间,接过连长留下的驳壳枪。

这个19岁的鞍山小伙子在战前刚学会认字,此刻却要指挥最后的防御。

郑起把剩下的战士分成三组,每组守一个方向,机枪手李家福把发红的枪管浸在雪水里降温,弹药手老刘趴在弹坑里数着剩下的子弹。

阵地上突然安静下来,远处英军的钢盔在阳光下反着光。

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喊:"咱们是钢铁英雄连,人在阵地在!"话音未落,敌人的迫击炮弹就砸了过来。

打到太阳偏西,阵地上能用的枪只剩五支,他发现前沿的敌军尸体堆里有弹药,把军帽顶在树枝上吸引火力,自己像山猫似的在弹坑间跳跃。

英军的机枪子弹追着他打,把棉衣扯出好几个口子,当他拖着十几条子弹袋爬回阵地时,战士们发现他的裤腿都被碎石划成了布条。

最后的时刻来得比预想更快,那天下午,七名战士守着不足百米宽的阵地。

山下两个连的英军正在集结,坦克的炮管缓缓抬起,他拿出军号,铜制的喇叭口已经坑坑洼洼。

随后深吸一口气,把平生最大的力气灌进号角,嘹亮的冲锋号声突然撕裂战场,正准备进攻的英军愣了几秒,转身就往山下跑,他们把这号声当成了志愿军总攻的信号。

其实这时候347团主力刚打完围歼战,正往南山方向急行军。

团长举着望远镜看见戏剧性的一幕:几百名英军丢盔弃甲往公路上逃窜,七个"泥人"站在山顶举枪欢呼。

等增援部队冲上阵地,发现他还在机械性地吹着军号,嘴唇冻得发紫,手指在号键上已经僵硬掰不下来。

这场血战让"猛虎团"的番号永远消失在了英军序列中,郑起捡回来的那支军号,后来进了军事博物馆,喇叭口上的凹痕比任何勋章都更有说服力。

他在1951年国庆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当他握着毛主席的手时,首长们才发现,他的个头竟还没步枪高。

0 阅读:462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