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我们进行报复!5月14日,根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媒声称,因为中国媒体在印

如果我还在 2025-05-16 11:06:05

印度对我们进行报复!5月14日,根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媒声称,因为中国媒体在印巴冲突中散播“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中国环球时报的账号在印度正式被屏蔽。 但印度的这次封号行动,在国际上可没讨到什么好。巴基斯坦早把印军飞行员被俘的录音甩了出来,证明印方在冲突中吃了亏。 路透社、彭博社这些西方大媒体也报道了相似的消息,内容跟中国媒体说的差不多。印度政府不敢动这些国际媒体,偏偏挑了中国和土耳其的媒体下手。 原因很简单:西方媒体的影响力太大,封了怕惹更大的麻烦。而中国和土耳其的报道,印度觉得封起来代价小,还能多少堵住点负面消息的口子。 可这招真管用吗?国际社会看得清楚,印度的选择反而让人觉得它底气不足。 印度这么干,其实跟它近年来的信息管控脱不了干系。2021年,印度出台了新的《信息技术规则》,给了政府很大权力,只要觉得内容“威胁国家安全”,就能要求平台删帖或者封号。 这几年,印度没少用这招,封过不少批评政府的账号和报道。这次针对中国媒体,也是这套政策的延续。 莫迪政府在国内高调宣传,说印军在冲突中大获全胜,甚至还号召全国庆祝十天。可国际上谁信呢?这种掩饰反而让印度的形象更尴尬,显得像是在自说自话。 印度的这些操作暴露了它在多方面的短板,印军在印巴冲突中的表现说明,装备和训练跟不上,光靠口号喊不来胜利。 印度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供应链、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印度想控制舆论,可西方媒体的报道它管不了,封几个中国账号也挡不住真相传播。 区域格局里,印度短期内很难对周边国家形成实质威胁,反而可能因为这些自乱阵脚的操作,失去更多国际信任。 印度的这些做法,归根结底是想保住国内的稳定和政府的面子。但在信息时代,靠封锁消息来维持形象,早就行不通了。 国际社会的信息流通速度太快,印度再怎么封,也挡不住真相的传播。这场舆论风波,不仅让印度的军事和经济短板暴露无遗,也让它的国际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未来,印度如果还想在区域和国际上站稳脚跟,恐怕得换个更坦诚的玩法。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

如果我还在

如果我还在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