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给一乞讨者买了两碗面,然而,这女子竟一直跟在他身后,他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5-16 09:55:35

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给一乞讨者买了两碗面,然而,这女子竟一直跟在他身后,他只好收留了女子,还产生了感情。谁料,十年之后,一个陌生男人找上门来,谢炳义毫不犹豫选择报警。

1977年冬天的北京城飘着细碎的雪粒子,二十九岁的谢炳义裹紧棉袄从胡同口的面馆出来。

这位刚从陕北插队回来的知青,右肩还残留着挑粪担留下的茧子,左手习惯性摸了摸空荡荡的裤兜——那里原本装着今天刚发的粮票,方才全换成两碗炸酱面喂了蜷在饭店门口的女乞丐。

穿灰布褂子的女人跟了他三条街,谢炳义第三次回头时,发现她正蹲在电线杆后头啃冻硬的窝头渣,沾着冰碴的头发贴在青紫的额角。

胡同里飘来炖白菜的香气,他跺了跺冻麻的脚,终究把沾着煤灰的木门推开条缝。

谢家两间半的平房住了五口人,谢母举着笤帚疙瘩追出来时,女乞丐正缩在煤炉子旁边啃第三块烤白薯。

炉火映出张鹅蛋脸,约莫二十出头,衣裳虽然破得露棉花,手指甲缝却透着读书人才有的齐整。

谢炳义往炉膛里添了把碎煤,听见自己喉咙里咕哝:"要不,留她帮着糊纸盒?"

这一留就是十年。不会说话的女人成了谢家媳妇,每天天不亮就蹬着三轮去废品站收旧报纸。

1987年惊蛰那天,穿涤卡中山装的男人攥着结婚证砸开谢家门,谢炳义这才知道,枕边人原叫李秀芝,是河北沧州杨树屯会计家的闺女,十七岁就被爹妈换了三袋白面嫁到邻村。

派出所的日光灯管滋啦作响,民警老张嘬着茶缸子叹气:"她男人前年就找来了,说是媳妇跟货郎跑了。昨儿在永定门火车站瞧见你俩卖冰棍,尾随了整半个月。"

玻璃窗外飘着柳絮,李秀芝突然抓起钢笔,在笔录纸上歪歪扭扭写:他打人,往死里打。

调解持续了三天三夜,谢炳义蹲在派出所台阶上抽完了整包大前门,最后把攒着买电视机的1200块钱拍在调解桌上。

穿中山装的男人蘸着唾沫数完钱,突然咧嘴笑:"早说啊,这价钱够娶俩黄花闺女了。"

民政局的红章盖下去那天,李秀芝头回开口说了话。

声音像是生锈的门轴,她说的是:"面钱,早该还你了。"谢炳义愣在梧桐树影里,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面汤热气模糊了女人脸上的淤青。

后来街道办给谢家颁了"五好家庭"的玻璃奖状,谢炳义却总绕开挂奖状的那面墙走。

收废品的三轮车轱辘碾过北京城的柏油路,车斗里摞着的旧报纸上,1987年4月的《人民日报》还登着"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的社论。

李秀芝现在能扯着嗓子跟废品站老板砍价,只是右耳垂缺了块肉——据说是被前夫用火钳子烫的。

那年腊八,沧州来了封挂号信。

谢炳义蹲在传达室窗台底下拆开,抖落出张泛黄的照片:扎麻花辫的姑娘站在公社黑板报前头,胸前别着"先进教师"的红花。照片背面用蓝墨水写着:杨树屯小学全体师生赠李秀芝同志。

0 阅读:467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35

用户17xxx35

4
2025-05-16 14:17

善有善报!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