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小米有丰富的快消营销经验,他们把这个经验快速带到汽车行业吊打传统全行业,其他品牌也只能学习皮毛无法复制互联网快消行业的核心,快消的营销本质是直达心智快速成交🤝,战略确定,战术步步为营,这种营销很上头,消费者很容易冲动消费。
以至于克总现在去参加很多新车发布会领导一讲话后面安排了各种“舔狗”“跟屁虫”大声附和“牛逼”“厉害”“哇塞”等情绪拉动,门口发布会前后几百个所谓网红“叽叽喳喳”现场直播拉线索,场内场外热火朝天,一片繁华之景象。
这种利用人性弱点的营销,时常让参与的媒体内心很反感。当然,也有部分媒体处于流量/关系/自身业务加入到这场“狂欢”配合情绪拉满也下单订车/晒订单。无形之中带动现场氛围和带动线上直播目标人群情绪,厂家也从之前上市一个价格搞出“预售价”“预售福利价”“正式发布价格”“各种福利叠加价格”采用人海心理战术,感觉今天如果我App下单抢到手我就失去好几万。其实行业很内卷,消费者很浮躁!营销手法很浮夸!品牌美感很低级。
这种有计划,有预谋的层层叠加攻势之下,没有几个车主经受得起这样的考验,如果还在犹豫竞争对手正在看你的直播制定竞争策略,会击穿你的弱点,再加一码,给到更大福利。消费者就这样裹挟进来…
归根结底:克总认为行业的内卷其实并没有带给行业实质性的创新。所谓的技术背后的技术核心并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一个“大市场”这块敢于把别人不敢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验证和应用的试验田,内卷看似让消费者买到了便宜,其实行业,零配件,媒体,整个产业链都在蒙受巨大损失,这种不负责,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内卷也正下扼杀我们行业和我们每一个从业者。
我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你们认为呢?
克总随感小米汽车FREECAR车势 | 克总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