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次听了《黄河大合唱》,激动的把双手举过头顶,连说了三声“好啊”。他设家宴宴请歌曲的创作者,送他去苏联工作,在这位音乐家病死异国他乡后又亲笔为他题写了悼词。 得到毛主席高度认可的这位伟大音乐家就是冼星海。 冼星海原本是可以在国外高枕无忧走自己的音乐发展之路的。他是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第一个中国人。 他在巴黎毕业的时候,正值中国遭受日本侵略,那时选择回国,不但没什么发展前景,甚至战火纷飞中还有生命危险。冼星海义无反顾,毅然回国,他给母亲写的一封信里能看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又有多少国土沦丧!又有多少同胞被屠杀!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伟大的任务,希望把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 回国后他先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音乐创作,可总是感觉创出来的作品缺少“灵魂”,同时大片大片的国土依然在不停的沦丧。冼星海不知道路在何方,直到有一天他去了延安。 在延安,冼星海完全震惊了:这里的共产党战士条件艰苦却斗志高昂,他们每天高声歌唱团结士气,他们的抗日决心比任何地方都要强——冼星海感觉缺少的“音乐灵魂”找到了,它就在延安! 过了不长时间,冼星海完全确认了这一点,所以他毅然决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他成功创作出《黄河大合唱》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年还从来没有一首歌能形成这么快的传唱度,它极大的激起了全国人民保卫祖国的决心,发挥出了无以伦比的作用。 当他要告别家乡和只有八个月大的女儿远赴苏联为电影《延安与八路军》创作配乐时,毛主席亲自设了家宴招待冼星海一家。谁想他去了苏联后苏德战争爆发了,冼星海没办法回国,在苏联坚持创作新的乐曲。可他的身体吃不消了,生病了,并且一病不起,最终竟然于1945年病死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他的妻子钱韵玲万万没想到丈夫会陨落在苏联,她的朋友何露上门来告诉她这个噩耗时,她还在给冼星海织一件毛衣,因为他离家多年一定没有衣服换了。 何露还没张口眼泪就先流了下来,“韵玲,别织了,星海他……走了”。 钱韵玲当即昏倒在地。一直到38年后的1983年1月25日,冼星海的骨灰才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护送下回到祖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故人已逝,他留下的歌却一直传唱至今,并且还将永远的在中华大地上唱下去!
中国比巅峰苏联更可怕!美国精英对我国感到焦虑,他们在怕什么?“如今的中国比苏联最
【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