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凌晨,印度总理莫迪对着全国电视屏幕,宣布印巴冲突暂时停火,他一脸严肃地说,印度“辛杜尔行动”干掉了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还让对手吃了大亏,几天前,巴基斯坦主动求和,双方谈妥了停火。 可莫迪话锋一转,说这只是暂停,巴基斯坦得看清楚自己的位置,这番讲话让不少印度人热血沸腾,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几天前的冲突里,到底发生了啥? 文案|编辑:清 5月10日,巴基斯坦军方突然联系印度,提出停火,消息传出时,印度国内已经炸开了锅,因为就在这之前,印度发起了一场代号“辛杜尔行动”的军事打击,目标直指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莫迪在电视上说,这场行动是为了给被恐怖分子杀害的印度平民报仇。 官方的说法是,印度军队雷厉风行,精准摧毁了恐怖分子的老巢,还顺带重创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莫迪讲得掷地有声,称印度自产的武器在这次行动中大放异彩,火炮、无人机、导弹,全都打得准、威力大,愣是把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按照莫迪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巴基斯坦一直在背后支持恐怖分子,这些人跨境袭击印度平民,杀戮无辜,早就让印度忍无可忍,于是印度军方策划了“辛杜尔行动”,从5月初开始,空军和陆军联手,出动战机和特种部队,直扑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据点。
官方通报里,印度军队的每一步都像教科书般精准:先是无人机侦察锁定目标,接着战机投下精确制导炸弹,最后特种部队突袭,把残余的恐怖分子一网打尽。莫迪在讲话中特意提到,印度自造的武器这次立了大功,尤其是国产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阿琼”坦克,表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他还放出豪言,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巴基斯坦在印度面前从来就没赢过,这次也不例外。 莫迪的讲话里还有个细节:巴基斯坦在吃了大亏后,撑不住了,5月10日下午,巴基斯坦军方主动联系印度,承认恐怖分子基地已经被摧毁,也表示愿意停火,莫迪说,印度考虑到人道主义和地区和平,同意暂时放下武器,但这不代表事情就这么完了,他特意强调,“辛杜尔行动”只是按了暂停键,如果巴基斯坦再有什么小动作,印度随时可以重启行动。莫迪还顺带回顾了历史,称过去几十年的印巴冲突里,印度每次都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这次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了印度的强大。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没这么光鲜。战事的消息传回国内,很多人开始议论,印度军队的表现好像跟莫迪吹得不太一样。“辛杜尔行动”确实摧毁了一些目标,但效果远没宣传的那么夸张,印度空军的战机在行动中遇到了不少麻烦,部分无人机因为信号干扰失联,投下的炸弹也有不少偏离了目标。 地面部队的推进也没那么顺利,特种部队在突袭时遇到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顽强抵抗,行动拖得比预期长,伤亡数字也比官方通报的高。更让人意外的是,印度引以为傲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这艘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国产航母,在冲突期间压根没敢靠近战区。 行动开始后,航母编队浩浩荡荡开到阿拉伯海,但很快就停在了远离巴基斯坦海岸的安全水域,摆出一副“观战”的架势,军方给出的理由是“战略需要”,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怕被巴基斯坦的导弹或者潜艇盯上。
至于莫迪提到的国产武器,实际情况也让人捏把汗。“布拉莫斯”导弹确实打中了一些目标,但命中率和威力都被夸大了,地面部队使用的“阿琼”坦克在行动中频频抛锚,维修成了大问题,印度军方事后悄悄承认,部分装备在实战中的表现“有待改进”。 更尴尬的是,巴基斯坦的反击让印度措手不及,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了战机,地面部队也迅速集结,硬是把印度的攻势挡了下来,到了5月10日,巴基斯坦提出停火,看似是认输,但实际上,恐怖分子基地被摧毁后,巴基斯坦已经达到了部分战略目标,没必要把冲突拖下去,停火更像是双方都不想把事情闹大的结果,而不是印度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战事不顺的消息传回国内,印度街头的情绪变得越来越躁动。 5月11日,孟买一家名叫“卡拉奇”的面包店成了出气筒,这家店开了几十年,店主是印巴分治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移居过来的印度人,店名不过是纪念故乡。
可因为“卡拉奇”这个名字跟巴基斯坦城市一个名字,就有一群印度人民党的支持者冲进店里,把玻璃橱窗、桌子椅子砸了个稀巴烂,店里的面包、蛋糕被扔得满地都是,收银机也被砸坏了。 警察就在现场,但没一个人上前阻止,店主站在门口,眼睁睁看着几十年心血被毁,却无能为力,这件事很快传开,有人觉得解气,有人却觉得荒唐:打不赢巴基斯坦,就拿自己人撒气,这算什么本事? 莫迪在5月13日的讲话里,没提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还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强调印度军队让全世界见识了实力,巴基斯坦永远是手下败将,但他也留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行动只是暂停,接下来怎么走,得看巴基斯坦的态度。
停火后的阿拉伯海平静下来,“维克兰特”号航母还在安全水域晃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线上,士兵们还在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冲突暂时停了,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风波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