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林黛玉”陈晓旭去世,有人给“贾宝玉”欧阳奋强打电话,让他来参加葬礼,没想到,电话接通后,他就立马挂了,然后关机,葬礼也没有参加。 2007年的一天,欧阳奋强正在家中整理旧物,电话铃声突然划破了屋内的宁静。 他顺手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朋友焦急的声音:“欧阳,晓旭走了,葬礼在深圳,你赶紧来吧!”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得他头晕目眩。 他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短暂的沉默后,他缓缓放下听筒,紧接着拔掉电话线,又迅速关掉手机,整个人像被抽走了力气,瘫坐在沙发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思绪却飘回到了多年前。 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角,欧阳奋强凭借着对贾宝玉一角的独特理解,幸运地被选中。初入剧组的他,满心都是紧张与不安。 而陈晓旭,早已凭借对林黛玉的精彩演绎,成为剧组里备受瞩目的存在。 当高宏亮介绍他们认识时,陈晓旭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礼貌性地说了句“你好”,便转身离开。 欧阳奋强心里有些失落,觉得这个“林妹妹”似乎有些高冷。 之后的日子里,两人在剧组碰面,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交流少得可怜。 随着拍摄的推进,剧组安排演员们进行各种培训。在一次研读原著的讨论会上,欧阳奋强对贾宝玉性格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说得磕磕绊绊,脸涨得通红。 就在他尴尬得不知所措时,陈晓旭站了出来,轻声说道:“欧阳,你看,贾宝玉其实是……”她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眼神里满是真诚。 欧阳奋强听着,心中对她的看法渐渐改变。从那以后,两人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 陈晓旭发现欧阳奋强在表演上有些放不开,便经常鼓励他:“你有自己的优势,要相信自己。” 拍摄间隙,他们常常凑在一起,探讨角色的内心世界,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陈晓旭还会把自己的诗拿给欧阳奋强看,让他提意见,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的情谊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拍摄“共读西厢”那场戏时,欧阳奋强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急得在片场直跺脚。 陈晓旭见状,拉着他走到一旁,轻声说:“我们就把自己当成宝玉和黛玉,想象一下在那个美好的春日,两人一起偷看禁书的心境。” 说着,她轻轻拿起书本,眉眼间满是柔情,欧阳奋强看着她,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大观园,顺利完成了这场经典的拍摄。 戏外,剧组组织爬山活动,陈晓旭身体瘦弱,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欧阳奋强总会在一旁贴心搀扶,还时不时讲个笑话逗她开心。 在剧组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情谊愈发深厚。 1987年,《红楼梦》播出后,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欧阳奋强和陈晓旭一夜成名。 然而,成名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欧阳奋强发现,无论自己演什么角色,观众都只记得他是“贾宝玉”,演艺事业陷入瓶颈。 陈晓旭也因林黛玉一角太过深入人心,演艺之路难以突破,于是她毅然决定转行经商。 虽然两人身处不同领域,但偶尔还是会通电话,聊聊彼此的近况,那份红楼情谊始终未变。 2006年,欧阳奋强得知陈晓旭查出乳腺癌,心里十分担忧。他多次打电话关心,陈晓旭总是乐观地说:“没事,我会好起来的。” 可命运终究没有放过她,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还是离开了人世。 当接到葬礼通知的电话时,欧阳奋强内心痛苦万分。他不是不想去送她最后一程,而是害怕面对那种生离死别的场景。 他怕自己到了葬礼现场,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林妹妹”静静地躺在那里,会忍不住情绪崩溃。 而且当时他身处临沂,没有直飞深圳的航班,转车时间又来不及,剧组的工作也让他脱不开身。 在种种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逃避,选择关机,独自在远方默默为陈晓旭哀悼。 葬礼结束后,欧阳奋强打开手机,看到无数朋友的未接来电和指责短信,说他无情、冷漠。但他没有解释,只是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默默写下对陈晓旭的缅怀文章。 此后,每当有关于《红楼梦》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给年轻演员们讲述当年剧组的故事,分享他和陈晓旭的点点滴滴,让那份红楼情谊在新一代人心中延续。 他知道,陈晓旭虽然走了,但他们在《红楼梦》中结下的情谊,会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里,留在那段难忘的岁月中。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25-05-13—历史上的今天|2007年5月13日,演员陈晓旭病故)
2007年,“林黛玉”陈晓旭去世,有人给“贾宝玉”欧阳奋强打电话,让他来参加葬礼
月下独酌人
2025-05-14 03:36: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