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没有出国留学,是中华民族的大幸运!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中共90%

运赛过去 2025-05-13 22:00:57

毛主席没有出国留学,是中华民族的大幸运!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中共90%以上的高级将领不同意出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聂荣臻、刘伯承等。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燃起,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就面临生死考验。中共高层争论激烈,90%以上的高级将领反对出兵,聂荣臻、刘伯承等大佬都觉得风险太大。可毛泽东力排众议,拍板出兵。他没留过洋,却靠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看透了东北亚的命门。 咱们得从头说起。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南下,美国带着联合国军杀进来,战线很快逼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刚成立一年,经济破烂不堪,军队装备也落后,咋办?这时候,出兵援朝成了摆在中共高层面前的大难题。90%以上的高级将领都说不行,像聂荣臻、刘伯承这些名将,理由很实在:咱们底子薄,打不过美国佬,搞不好国家刚起来就得垮。可毛泽东不这么看,他盯着地图,脑子里全是历史教训,觉得这仗非打不可。 毛主席没出过国,没喝过洋墨水,但这不代表他没见识。他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家里不算穷,可也不富裕。8岁进私塾,学《三字经》《百家姓》,但他烦透了死记硬背,说过“我八岁就讨厌孔夫子”。可儒家思想还是潜移默化影响了他。后来辍学干农活,他也没闲着,借书自学。1910年上了东山高等小学堂,接触到自然科学,还读了《世界英雄豪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这些人物挺崇拜。到长沙后,他又泡在图书馆,啃《国富论》《物种起源》这些西方大部头。可真正让他开窍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东西——《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书,他翻来覆去读,里面讲的谋略、反抗和领导力,后来都用上了。 他跟周恩来、邓公不一样,没去过苏联、法国,视野全扎在中国农村。他跑田间地头,跟农民聊,摸清了老百姓的苦。这种接地气的经历,成了他思考问题的根。1950年,朝鲜打起来,他一看地图,就想到历史上金、辽、清、日本这些外敌,都是从东北杀进来的。朝鲜要是丢了,东北这国门就守不住,美国的刀就架在脖子上了。他觉得,这不是帮朝鲜,是救自己。 再说说反对出兵的将领。聂荣臻在苏联学过军事技术,知道现代化战争多狠。刘伯承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待过,对西方打法门儿清。他们眼里的美国,不是好惹的,坦克飞机满天飞,咱们连火炮都不够,步枪兵咋打?再说新中国刚起步,工业不行,后勤跟不上,一仗下去,经济可能全崩。所以他们觉得,这仗风险太大,打不起。可他们没算到,毛泽东看的不是眼前,是长远。 1950年秋,中共开了好几场会,吵得不可开交。反对的声音多,但毛泽东不退缩。他拿鸦片战争、日本侵华举例子,说外敌从来不讲道理,你不打,他还得欺负你。他还派人查了东北边境的美军动向,情报一摆,道理更硬了。彭德怀被他说服,主动请战。10月13日,政治局拍板出兵。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正式开打。这一步,迈得惊心动魄。 这场仗打了三年,志愿军硬是把联合国军挡在三八线以北。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了,朝鲜没丢,东北保住了。中国还顺便刷了把国际存在感,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破了。这仗证明啥?毛泽东的判断没错。他靠对中国历史的洞察,抓住了地缘政治的要害。没留过学,反而让他没被西方思维框住,更懂中国自己的路。 战后,中国国内热火朝天搞建设,经济慢慢回血,工业也上了台阶。军队从战场学到教训,装备升级,国防硬气了。老百姓的士气也高了,对新政权更信任。国际上,中国跟苏联靠得更近,虽然跟美国关系僵,但大国地位谁也否认不了。抗美援朝,成了新中国崛起的里程碑。 再看看台湾的蒋介石。他1949年输了内战,退到台湾,总想着反攻大陆。可抗美援朝一打完,他心里清楚,大势已去。据说他反思过,觉得自己让蒋经国去苏联留学,可能错了。蒋经国学了洋办法,却没沉下心研究中国历史和老百姓的需求。国民党丢大陆,跟这脱不了干系。反观毛泽东,没出国,却把中国文化和现实吃透了,这差距,太明显。 毛泽东没留过学,反而是他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他从《史记》《水浒传》里学谋略,从农民嘴里听实话,脑子里的东西全是中国的。他不迷信洋办法,也不怕洋枪炮,就信自己的判断。这种自信,带着中国从泥潭里爬起来。抗美援朝的胜仗,不是靠运气,是靠这种扎根本土的智慧。

0 阅读:162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