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为救女知青,一青年被烧伤脸无人敢嫁,女知青要下嫁他不愿意,多年后她终于报了恩。 那年头,知青下乡是大趋势。1969年,上海姑娘魏秀芝被分到安徽淮北一个叫王店大队的地方。刚去时,条件苦得让人想掉泪。生产队没啥好地方住,就把她和另外几个知青塞进三间破牛屋。屋里一股牛粪味,晚上睡不好,白天下地干活累得直不起腰。后来,队里会计李长春看不过眼,把魏秀芝和两个女知青接到了自家新盖的厢房住。那厢房是给儿子李怀玉结婚准备的,刷了白灰,挺干净,魏秀芝她们总算舒坦了点。 李怀玉当时18岁,长得挺俊,就是腼腆,不爱说话。他爹娘老实厚道,常帮知青干重活,挑水劈柴啥都干。魏秀芝她们喊他“怀玉大哥”,相处久了,跟一家人似的。日子虽苦,大家慢慢适应了。农村人吃饭简单,稀饭配咸菜就算一顿,知青也跟着学着熬日子。到了1970年冬天,天冷得要命,风刮得像刀子。有一天晚上,厢房失火了。原来是她们把玉米秸堆厨房取暖,结果火烧起来了。 火势来得猛,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魏秀芝她们被困屋里,出不去,眼看要没命。李怀玉听到喊声,拿斧头砸开窗户,把三个姑娘一个个救出来。可最后他自己出来时,火烧到了脸上,衣服也着了。等火扑灭,他脸上身上全是泡,疼得钻心。村里条件差,没啥好药,抹点土方子对付着。后来去公社医院挂了几天吊针,肿是消了,可脸上留下了大片疤痕。 李怀玉原本有个对象,是邻村的香梅,长得不错,两人处得挺好。本来第二年秋天就打算结婚,可火灾后,香梅一见他那张脸,转身走了,第二天就退了亲。村里人议论开了,说他这辈子算完了,脸毁了,谁还敢嫁?李怀玉心里苦,但他不吭声,默默扛着。队里看他救人受伤,给他盖了新房,还发了奖状和20块钱慰问金。公社广播也表扬了他,可这些换不回他原来的模样。 魏秀芝她们仨心里过不去。怀玉是为了救她们才毁了容,对象没了,婚结不成了,这账咋算?1975年,她们找到李家,说要报恩,谁嫁给怀玉都行,只要他愿意。李怀玉一听就摆手,说这不是笑话吗,救人是应该的,哪能因此娶她们一个。爹娘也劝,说知青是要回城的,别掺和这事。她们感动得不行,可也没辙。 到了1976年,李怀玉的事总算有了转机。一个远房亲戚介绍了邻县一个寡妇,带着个五岁闺女。那女人比他大三岁,长得俊,听了他的事迹,很佩服他,愿意嫁。两人一拍即合,结了婚。魏秀芝她们高兴坏了,婚礼上还随了礼。后来知青返城,魏秀芝回了上海,先当老师,又考上财经学校,进了财政局,日子越过越好。可她没忘李怀玉,常寄钱接济他家。 1996年,李怀玉打电话说大儿子考上了上海交大,但学费愁人。魏秀芝二话不说,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了。李怀玉推辞,她硬扛着,说这点钱算啥,当年他救命的恩情一辈子还不清。后来那孩子毕业留在上海,结婚时魏秀芝还忙前忙后,孩子喊她“大姑”。她常说,李怀玉没她就没命,她帮他点是本分。 这事传开,村里人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心思。魏秀芝没啥豪言壮语,就觉得知恩得报,天经地义。几十年来,她和李家联系没断过。那场火烧掉的不仅是房子,还有李怀玉的脸,可烧不掉的人情味。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4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