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栽的跟头,狠狠给所有企业家上了一课!小米汽车4.2万的碳纤维盖子被骂上热搜,车主们拿着鼓风机做实验,纸巾纹丝不动戳破了“空气动力学”的谎言,当初吹得天花乱坠的赛道级散热神器,实测温度只降了2.3℃。更讽刺的是,同样被群嘲的华为问界,却借着Mate60的东风把订单量翻了3倍,余承东深夜发文“真风道真下压力”的赛道视频,明晃晃给友商伤口撒盐。
看着维权群里三百多人举着“退车”横幅,谁还记得两个月前SU7创下的四大赛道纪录?那些刷屏的圈速成绩单底下藏着多少猫腻——关闭空调、换上热熔胎、拆掉座椅加热,这种实验室里精心调校的数据,和老百姓花真金白银买的日常体验根本是两码事。雷军删掉“轮毂散热”宣传词的小动作,比直播间工程师拿着温度计自证清白更让人心寒,原来科技狂飙的尽头,是文字游戏和积分补偿。
三个月前那场三死车祸像道分水岭,把小米从神坛拽进深渊。116码开启的智驾系统,在水泥护栏前2秒才预警,97码的死亡撞击让三个年轻生命瞬间蒸发,可官方声明里AEB状态、车门解锁问题统统成了谜团。当华为用四年时间死磕“摔不坏的玻璃”,小米却在用户合同里埋下“赛道考级解锁马力”的陷阱,1548匹狂暴性能说阉割就阉割,这哪是造车,分明在赌场玩俄罗斯轮盘。
资本狂欢时没人关心车库堆积如山的残次品,63%的碳纤维盖良品率比兰博基尼低了22个点,流水线上每三个就有一个报废,可这些全被“超跑工艺”的话术掩盖了。反观余承东,带着团队在昆仑山脉测试卫星通信,为片玻璃摔碎四十万次,这种笨功夫才是穿越寒冬的底牌。雷军总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却忘了风停时,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造车不是做手机,用户不会为发烫的芯片买单。当小米工程师炫耀刹车盘降了17℃,维权车主正为撞坏的塑料桩支付3.2万天价维修费,这魔幻现实撕开了互联网造车的遮羞布——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再炫酷的PPT都扛不住一次真实碰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