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

琼瑶舞月裳 2025-05-13 15:24:08

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在田里找到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召回通知,限你在三天内按时归队。” 1981年底,阎连科提干无望,退伍回了河南嵩县老家。那天,他在田里埋头播种小麦,满脑子想着今后的日子该咋过。突然,一个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找上门,递给他一张召回通知,说限他三天内回部队报到。这张纸来得太突然,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把他平静的农活生活搅了个天翻地覆。是走还是留?机会背后藏着啥?他捏着那张纸,脑子里乱成一团。 阎连科1958年出生在嵩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饱,他打小就憋着一股劲儿,想跳出农村那圈子。1978年,20岁的他抓住机会参了军,觉得部队就是翻身的好路子。当时他目标很清楚:干出点名堂,争取提干,混个国家干部当当,彻底摆脱种地的命。进部队后,他真挺拼的,训练不偷懒,还在射击比赛里拿了第三名,得了个三等功,名字在团里也有点小名气。 他在部队不光靠体力吃饭,脑子也好使。教导员一次无意间看到他入伍前写的小说手稿,觉得这小子有两下子,就把他调到通信班当通信兵。这下他有空摸笔杆子了,开始给部队写报道、编故事啥的。他的第一篇小说《天麻的故事》登上了军区的《战斗报》,反响还挺好,算是部队里的小名人。后来他又被调到机关干新闻采访,文章老在军内刊物上露脸,还当了入党积极分子,又拿了个三等功。眼瞅着提干有望,他干劲儿更足了。 可好日子没多久,1981年部队出了新规定:想提干得经过军校培训。阎连科没这条件,等于直接被判了“死刑”。他那时候急得不行,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白忙活了。领导也没啥办法,只能安慰他几句。他心灰意冷,收拾东西办了退伍手续,拿了100多块钱回了嵩县。回去后,老村长看他有点本事,劝他回来当村长。他寻思着,部队梦断了,回家干点啥总比瞎晃强,就答应了。 回到嵩县,他没闲着,立马下地干活。那天他在田里播小麦,心里其实还不太甘心,但也没啥辙,只能先把日子过下去。他家那地方,秋天田野冷清得很,庄稼收完就剩播种的事儿。他一边干活一边盘算,村长这活儿能不能干出点花样来。可他怎么也没想到,部队会在这时候找上门。 那天,一个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突然跑到田里,找到正在播种的阎连科,递给他一张召回通知,说限他三天内回部队报到。他当时懵了,退伍手续都办完了,咋还会有这事儿?干部告诉他,他之前给部队写的独幕剧在全军文艺汇演拿了一等奖,领导觉得他有才,特批了个提干名额给他。这消息来得太猛,他脑子半天没转过弯。那独幕剧是他当兵时写的,讲的是士兵间的感情和牺牲,他压根没想过这玩意儿能给自己换来这么大机会。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机,他心里犯了难。回部队是好事儿,能圆提干的梦,可村里这边刚安顿下来,村长的事儿也答应了。家里人听说后也挺纠结,高兴他有机会,又舍不得他再走。三天时间不长,他跟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他收拾东西,跟村里人交代了几句,就赶回了部队。 回了部队,阎连科正式穿上四兜军装,成了军官。这对他来说不光是身份的改变,也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他知道这机会多难得,干活写东西都更卖力了。他的文章老在军内刊物上发,写的大多是士兵生活和农村的事儿,特实在,特能打动人。部队里有些人对他的召回有点意见,觉得他没军校背景,凭啥能提干。他懒得搭理这些闲话,低头干自己的事儿,用成绩堵别人的嘴。 后来他写作时间太长,腰椎出了毛病,1991年疼得没法写东西了。他干脆停下来,啃了堆外国书,像卡夫卡、福克纳啥的。这对他影响挺大,觉得自己以前写得太浅,得往深里挖。等身体好点,他接着写,风格变了不少。2000年,他弄出《日光流年》,写农村的苦日子和人性的复杂,读者看了都说好。2009年的《我与父辈》更厉害,用自家的故事讲农民的命。 阎连科写东西不怕碰硬茬,他的书老盯着社会上的敏感事儿,像《为人民服务》《丁庄梦》啥的,结果国内有些被禁了。他没怂,继续写自己的,慢慢在国外有了名气。2014年,他拿了卡夫卡奖,成了亚洲第二个得这奖的作家,挺牛的。他的书被翻成快30种语言,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现在他在人大文学院教书,带学生,还在写东西。 阎连科这事儿告诉咱们,机会这东西真说不准啥时候掉下来。1981年底,他在田里播种,以为人生就这样了,结果一张纸就把他拽回了部队,硬是改了命。关键时候得敢抓啊,不然就溜了。你们咋看?身边有啥人在低谷时翻了盘的,赶紧留言说说呗,大家一块聊聊,兴许还能整出点启发来!

0 阅读:1080

评论列表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2
2025-05-13 16:45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