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定不知道,今天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在78年前的今天,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了,它影响了国内战争的整体大势。 这一场战役的名字叫“孟良崮战役”,正式开始于1947年5月13日。 孟良崮战役的主角是“华野”,“大反派”是“国军整编74师”。 华野的前线指挥者是军神粟裕,整编74师的带头人是抗日悍将张灵甫。 华野的特点是,人多,执行力强,指挥者能力了得。74师的特点是,武器装备非常先进,训练有素,是国军绝对的王牌整编师。 双方将领对比:粟裕是灵活、智慧,张灵甫是勇猛。 双方人数对比是:28万比3万。 根据孙子兵法所言:十倍围之。所以,粟裕的定位就是包围74师,然后痛揍,争取全歼。 粟裕循循善诱,张灵甫也并非不知情,想要将计就计,实现“中心开花”。 如此,张灵甫带领的74师,仗着武器先进,孤军冒进,想要重挫华野。这样说吧,在张灵甫这里,74师就像一个诱饵,要把华野深深吸引住,国军其他兄弟部队来个更大的包围,纷纷支援就一切OK了。 但是,张灵甫低估了两件事:一是他有一群猪队友,这些远处外围的将领,关键时刻只会自己保命、保团队。二是,粟裕带领的华野,围点打援很有一套,非常坚决,让国军的支援部队支援乏力,进而放弃。 最终的结果是,粟裕带领的华野围着74师猛揍,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 三天后的5月16日,74师几乎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 所有的一切说明,就算双方互相能够判断出对方的策略,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需要整个队伍和接应队伍的坚定执行。 这就像现代企业:很多单位的战略看起来一流,但发展却不行,究其原因,也是执行力不行。 《士兵突击》中王团长说了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马云曾说过,一流的战略+三流的执行,比不上三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深深认同!】 回头看孟良崮战役,影响了战争的格局和大势,粟裕的策略很得当,华野的将士们执行很到位。张灵甫的策略过于大胆,又缺乏支援和支撑,不败才怪。 感谢粟裕,感谢华野将士,在78年前的今天,开启了一场重要的战役,改变了后来的战争走向,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致敬!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4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