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也门胡塞武装取得胜利”,介绍了3月以来美国—也门军事冲突的细节,按照时间顺序情况如下:
2023年11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库里拉将军最初提出了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全面打击的计划,但拜登政府当时担心这种行动可能大幅度提高胡塞武装的国际地位,因此只批准进行持续但有限的打击,特朗普上台后,库里拉再次上报了这个计划,希望通过8~10个月的空袭,先摧毁胡塞武装的防空能力,然后消灭胡塞武装的主要领导人。这个计划在今年3月初被特朗普批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将其命名为“粗骑兵行动”。
对于这项行动,美国政府内部存在一定的争议。支持这项计划的是美国战鹰、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和以及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原因自不必说。而反对这项计划的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两任主席查尔斯·布朗将军和丹·凯恩将军,他们认为行动必然导致持久战,而持久战将会削弱美军的亚太兵力储备。
在海湾地区,沙特阿拉伯支持美军的行动,还给美国提供了12名胡塞武装高层的暗杀名单(沙特提供的情报你真敢用啊...),但阿联酋反对行动,因为他们根据与胡塞多年打仗的经验判断,单靠空袭不可能打败胡塞武装。
无论如何,行动还是开始了。事实证明,迈克尔·库里拉将军存在两项重大误判:第一,低估了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第二,高估了奶龙普的参战决心。
当空袭也门的行动持续了30天后,特朗普要求美军提交行动的进展报告,结果让他大失所望:经过30天的“高强度打击”,美军甚至没有建立对胡塞武装的制空权,反而美军损失了多架(7架)MQ-9无人机,耗资10亿美元,且胡塞武装持续不断地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打击。此后,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军接连又损失了两架价值6700万美元的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相比之下,胡塞武装遭受的损失非常有限,他们进一步加强了军事设施的保护。
此外,《纽约时报》承认,在空袭也门的行动期间,美军的几架F-16与F-35战斗机差点被也门胡塞武装击落,这也引发了美军的严重担忧。
尽管美军宣布摧毁了1000多个目标并打死胡塞武装包括10多名高层在内的数百人,但两个航母战斗群、B-2轰炸机、大量防空系统的使用以及精确制导弹药的消耗仍然引发了担忧,因为亚太这边就没得用了。(这里我必须补充一下,美军宣布的战报是严重夸大的,事实上正常冲突胡塞武装总共死亡了包括警察和消防员在内67人,其中只有少数中层指挥官,没有高层指挥官或重要军事设施损失,反而是平民伤亡上千人,许多民用基础设施和民营工厂被炸毁)
在这一进展报告被提交后(大约4月中旬),奶龙普开始打退堂鼓了。就在此时,奶龙普的特使维特科夫在阿曼与伊朗人进行间接核谈判时从阿曼人口中得到了建议。阿曼官员(阿曼人一直是胡塞最信任的斡旋中间人,双方能说得上话)建议维特科夫给美国人找点体面的退路,接受胡塞武装关于双方互相停止袭击的停火建议,同时默许胡塞武装继续对以色列本土实施打击以及继续对以色列实施红海航运封锁。
4月底,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主持了关于对也门军事行动的视频会议,这次会议上美国高官们没有达成共识,副总统万斯、参联会主席凯恩、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等人都反对继续打下去。此后,美军的行动越来越拉胯,4月28日损失一架“超级大黄蜂”、同日误炸非洲移民收容中心造成上百人死伤、5月4日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被炸。
5月5日,白宫命令美军中央司令部停火,5月6日宣布达成停火协议。尽管美国人最终完全屈服于胡塞武装最初的条件,且在停火协议宣布的同一天损失了第三架“超级大黄蜂”,但奶龙普仍然宣布又赢了,而胡塞武装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也门战胜美国”的话题进行庆祝。
《纽约时报》回忆说,尽管在3月份行动开始时,奶龙普叫嚣着要彻底消灭也门胡塞武装,但在5月初停火时,他又承认胡塞武装是非常勇敢且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显然,奶龙很清楚自己赢没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