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这一步实在算得精明,不是像美国那样张扬地甩制裁清单,而是在“出口规范化”旗号下,静悄悄地给1200多家企业加了紧箍咒。 什么叫“杀人不见血”,此举几乎做了最贴切的诠释。没有预先给出缓冲期,材料的保质期短,企业根本无法大量囤货。比如光刻胶,在半导体制造中用于光刻环节,是芯片生产的核心材料,而日本企业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EUV光刻胶几乎垄断。 氟化氢则用于晶圆清洗和蚀刻,日本同样掌握着全球90%的产能。这些材料一旦断供,半导体工厂就像被掐住了脖子,预留空间几乎为零。 这样的操作让半导体工厂手足无措。在全球缺芯的节骨眼上,这种断供等于扼住了所有人的呼吸,波及范围远超出预期。以韩国为例,2019年日本对韩国断供这三种材料,导致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的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韩国政府不得不投入6万亿韩元进行国产替代,但即便如此,氟化氢的纯度仍无法达到日本小数点后10个9的水平,且测试周期长达1-3年。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对这些材料的依赖度同样极高,尤其是高端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 日本的算盘打得很精。一方面,配合美国的战略围堵,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另一方面,保护本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霸权并非偶然,其化工企业经过数十年积累,掌握了从原材料提纯到配方优化的核心技术,例如氟化氢的纯度控制、光刻胶与光刻机的精密匹配等,这些技术难以被拆解和模仿。 更狠的是,日本利用材料的不可替代性和供应链的深度绑定,让受影响企业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比如,光刻胶需要与光刻机的波长、功率等参数精准匹配,更换供应商意味着整条产线的重新调试,成本极高且耗时漫长。而氟化氢的腐蚀性极强,储存和运输都需要特殊设备,日本企业的技术几乎形成垄断。 不过,日本的这步棋也并非没有风险。首先,中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研发正在加速推进。例如,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实现销售,太紫薇公司研发的新型光刻胶极限分辨率达120纳米,虽仍落后于日本,但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其次,中国掌握着稀土等关键资源,镓、锗等稀有金属是半导体材料生产的重要原料,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已对日本产业造成冲击。 从长远来看,日本的断供反而可能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韩国在经历断供危机后,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氟化氢进口量下降了66%,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中国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北京等地设立了百亿级新材料基金,支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日本这招“杀人不见血”的断供,短期内确实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了阵痛,但从长期看,反而可能成为推动技术自主创新的催化剂。正如历史上多次技术封锁最终加速了被封锁方的突破,日本的这步棋,或许会成为其自身优势弱化的开始。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阿智通鉴
2025-05-13 11:33:26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