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勣的坟墓被挖了,尸骨被焚毁,家族姓氏被剥夺,他是凌烟阁功臣,是平定高句丽的大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5-13 10:17:06

徐世勣的坟墓被挖了,尸骨被焚毁,家族姓氏被剥夺,他是凌烟阁功臣,是平定高句丽的大将,是唐太宗的心腹,也是武则天的“贵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功劳盖世、政治手腕通天的人,死后十五年,被一把火连人带名烧了个干净。 说到底,他不是败在敌人手里,而是败在了自己曾经帮扶过的女人手里。 他年轻的时候不叫徐世勣,叫徐茂公,是瓦岗军的头目李密的得力助手,那时天下还没乱透,隋炀帝征辽东失利,各地起义不断。 徐茂公跟着李密打了不少胜仗,算是地方一霸,但李密后来不敌王世充,转而投降唐朝。 徐茂公也跟着去了,他的本事被李渊看中,不光官升得快,还被赐了李姓,从此改名李世勣。 李渊当时刚立国,最需要的就是会打仗的人,李世勣出身草莽,又有战场经验,很快就在军中站稳了脚。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对李世勣更是信任有加,李世勣也没让他失望,北征薛延陀、击败东突厥,南扫岭南、征服高句丽,打遍天下,几乎没有败绩。 李世民曾公开夸他:“有李世勣在,朕无忧。” 当年打高句丽那一仗最出名,唐太宗生前三次出兵没打下来,临死前还挂念这事。 李世勣奉命再征,他带兵渡过辽水,一路打进平壤城,三个月灭国。 高句丽国王自杀,他把尸体献上朝廷,唐高宗封他为“卫国公”,赐金帛无数,这一仗也让唐朝的疆域扩到了历史巅峰。 李世勣打仗厉害,但官场上的事更让人佩服,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出身名门的官员不一样。 他没有背景,全靠自己,玄武门事变那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得不可开交。 事变前一天,两边人都来拉拢他,他一个也没答应,只说自己病了不上朝,李世民杀了兄弟夺得皇位后,非但不怪他中立,反而更赏识他。 后来李世民临终前还特意试探他,把他外放为道州刺史,看他会不会有异心。 他二话不说就走了,还低调得很,李治登基后,立马把他召回来,继续重用。 但李世勣一生最关键的一次“站队”,是站在武则天那边。 那年唐高宗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朝中炸了锅,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死活不肯,说王皇后是元配,废后是动摇根本。 李治拿不定主意,就召集大臣议事,这时候李世勣说了一句话:“这是皇帝家里的事,问什么别人?”一句话堵住所有人的嘴,也等于把自己推到武则天这边。 武则天记住了这份情,她后来自立为帝,清洗朝中旧臣,李世勣的名字一直被保留下来。 李世勣也知道怎么在风口浪尖上保命,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实在要表态,就说些模棱两可的。 他不反对谁,也不附和谁,一直活到七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但他死了之后,风向就变了,六八四年,他的孙子李敬业起兵反武,跟骆宾王一起写了《讨武曌檄文》,骂武则天“狐媚惑主,篡逆朝纲”,说要恢复李唐。 这事武则天一听就气炸了,她最恨背叛,也最忌讳人提起她“夺唐为周”的事。 李敬业兵败,被斩首示众,武则天一怒之下,追查他的家族,掘了李世勣的坟,焚烧尸骨,还取消了他“李”的姓,让他恢复“徐”姓。 这可不是简单的秋后算账,在古代,掘墓戮尸是极刑,不只羞辱死者,也让他的家族无法再翻身。 徐家子孙一夜之间从显贵变成罪人,连族谱上都被除名,武则天用这种方式,一是杀鸡儆猴,二是清除旧势力的象征。 李世勣这一生,算得上高官厚禄、荣耀加身,他打过天下,扶持过皇帝,走过三朝,身处风暴眼却安然无恙。 但他活着时看得透,死后却没想到,一句“家事”的话,最后成了让自己后人万劫不复的导火索。 没人能说清,他当年是真的认同武则天,还是只想保全自己。 但权力场上,从来没有“事不关己”。你今天帮谁,明天可能就要被谁收拾。 李世勣是个活得精明的人,可惜,他的家族没这么幸运。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

0 阅读:53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