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与中美瑞士谈判存在着某种关联性,美国作为世界级的战略高手,在谈判前让副总统特意去一趟印度,绝不会无的放矢,很符合美国一贯的“武力试探-谈判收割”的战略前手。 那么瑞士,就是美国为我们准备的一场鸿门宴,下酒菜就是印巴冲突,按照账面上的数据,印度在常规军力层面明显占据优势地位,包括145万现役兵力、双航母战斗群及836亿美元军费预算(巴基斯坦军费约110亿美元,加之印度本就有南亚称霸的野心,还有西方一直给印度打的兴奋剂,什么军力世界第三,隐隐接近第二名俄罗斯,让本就傲娇的印度更加自信心爆棚。 印度于5月7日发起“朱砂行动”,恰在中美5月10日瑞士谈判前夕。是按照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快速决胜模式。一旦达成目的,就可以切断中巴经济走廊关键节点,并威胁中国在瓜达尔港的战略布局。这种快速军事胜利制造出的区域安全危机,就成为了美国谈判桌上的筹码,在与我们的经贸谈判中获得先手。 但舞台搭好了,大幕拉开了,印度拉胯了,顶配的"阵风"战机边境线都没接近,就被歼10击落,一下子就峰回路转,原本准备拿捏我们的美国丢失了筹码,反而因为歼10的出彩,我们拿到了不错的筹码。印度的拉胯不仅让美国失去了重要筹码,也让自己陷入劣势,航母被逼退,战机被击落,日均作战成本高达2.3亿美元,印度向来也不是打硬仗的,几次偷鸡不成,借坡下驴谈起了和平。 这其中,美国是印巴之外最着急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48小时内向印巴进行了17轮通话,印度侵略没成功,那么停下来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因为继续开战,巴铁背靠东大,会越打越顺,而对印度,美国则不好下手,F-35不卖,F-16被打下来更麻烦。 至此,中美谈判攻守易位,西方装备神话被打破,中械装备开始唱大戏。说到底,“拳头够硬”仍是地缘博弈的核心逻辑,也是美国最看重的因素。 #新锐创作者成长计划#
印度果然不是善茬!大批美军弹药运抵印度,美国心里面乐开花,巴基斯坦知道这个时候一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