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教授”艾跃进:他的“疯言疯语”,惊醒了多少国人?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有

九叔讲历史 2025-05-13 08:15:32

“狂人教授”艾跃进:他的“疯言疯语”,惊醒了多少国人?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如璀璨星辰,以独特的光芒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艾跃进,这位南开大学的传奇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是为传播爱国精神与正确价值观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尽管他已离去,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无数人的心中熊熊燃烧。 1958年,艾跃进出生于天津的一个革命家庭。在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艾跃进幼小的心灵中。别的孩子沉醉于枪炮玩具带来的短暂快乐时,艾跃进却手捧《毛泽东选集》,沉浸在伟人的思想世界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在他心中种下了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南开大学哲学系,渴望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探寻人生的真谛,立志成为像毛主席那样,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 留校任教后的艾跃进,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对国防知识极度匮乏,甚至有人将军事理论课当成了睡觉课。在他看来,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重视的重要领域。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非军事院校创办军事学硕士点。这个想法在当时犹如石破天惊,遭到了无数人的质疑和反对。但艾跃进没有退缩,他带着两个同事,怀揣着家里的1.5万元积蓄,踏上了艰难的申报之路。 为了争取到硕士点的获批,他们连夜乘坐绿皮火车进京游说。凌晨1点,当他们敲响将军家门时,差点被骂出来。但他们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沟通、解释,终于在2006年,南开大学军事学硕士点获批,成为全国非军校首个该学科硕士点。那一刻,艾跃进48岁,岁月在他的头上留下了白发,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教学过程中,艾跃进深知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他大胆创新,扔掉教科书,用评书式的语言讲述甲午海战,让那些原本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变得鲜活起来;他用V手势的历史演变解读国际政治,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手势,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内涵;他甚至把《亮剑》片段剪进PPT,用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激励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他的课堂座无虚席,走廊里也站满了旁听生。他的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传承。他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点燃了学生们对军事、对国家的热爱之火。然而,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指责他“煽动民族主义”,甚至举报他“抄袭小报内容”。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艾跃进坦然回应:“我不是圣人,但我讲的每个字都有出处,都经得起推敲。我要让年轻人知道,爱国不是口号,是挺直腰杆的底气!” 2010年,艾跃进在讲座中喊出“富国先灭日本”,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支持者将他奉为“民族脊梁”,认为他敢于说出大家心中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怒;反对者则斥他为“军国主义余孽”,认为他的言论过于激进。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艾跃进罕见地沉默了。但在癌症晚期接受采访时,他终于吐露了心声:“我不是愤青,是在替历史还债。日本侵华战争欠下的血债,不是一句‘过去了’就能翻篇。我们要灭的不是日本这个国家,而是军国主义的毒瘤!” 这句话,让无数人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他的“狂言”背后,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深责任感。他创办军事学硕士点,培养7届研究生并全部送往军营实训,就是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事人才,让他们懂得军人的血与汗,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016年,胃癌晚期的艾跃进躺在病床上,身体极度虚弱。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坚持为新党员主持入党仪式。学生们回忆说,他瘦得脱了相,却坚持站着念完誓词,手背上的化疗针管随着声音颤抖。那一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守。临终前,他对妻子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当老师,还讲军事。” 艾跃进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课程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弹幕上满是“先生千古”的留言。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的誓言。他是那个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狂人教授”,更是用生命守护信仰的民族脊梁。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艾跃进这样的人。他们敢于发声,敢于坚守真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艾跃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艾跃进# #艾跃进语录#

0 阅读:0
九叔讲历史

九叔讲历史

只谈久远历史,不论今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