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 10 击落阵风,这事要是单拎出来看,确实挺提气的。歼 10 作为咱们自主研发的四代机,能在某些场景下压制法国的阵风,本身就说明中国军工这些年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毕竟阵风号称是四代半战机,航电系统、多用途能力都算西方阵营里的尖子生,而歼 10 从早期型号到现在的 C 型,经过几十年打磨,尤其是雷达、导弹和气动布局的升级,实打实具备了和西方先进战机掰手腕的能力。 这背后是咱们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突破,从发动机到复合材料,从导弹技术到电子战设备,再也不是当年靠引进外国技术打天下的局面了,单就这点来说,西方军事工业长期垄断高端战机市场的神话,确实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话说回来,单凭一次可能的空战结果,就说西方军事工业走到尽头,那可有点小看人家了。西方军事工业几百年的积累摆在那儿,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在航空发动机、高精度机床、尖端材料等领域,依然掌握着不少核心技术。 比如阵风的 M88 发动机,虽说推力不算顶尖,但可靠性和工艺精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美国的 F - 35 生产线更是覆盖了十几个国家,形成了庞大的军工产业共同体。 而且西方在实战经验、体系化作战理念上,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像北约的联合作战体系、数据链协同这些,仍然是他们的优势项。 只能说,歼 10 击落阵风证明中国军工追上了第一梯队,但要说彻底超越甚至让对方 “走到尽头”,目前还没到那一步。 更关键的是,军事工业和全球霸权之间的关系,远不是一两款武器的胜负能决定的。西方的全球霸权,本质上是军事、经济、科技、盟友体系等多个维度的复合体。 就拿美国来说,人家光海外军事基地就有 374 个,遍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航母战斗群常年在各大洋巡弋,这种全球投送和威慑能力,依然是现阶段的天花板。 再看武器出口市场,美国、法国、德国的装备还是占据着全球大部分份额,很多国家买武器不光看性能,还得考虑政治站队、后勤维护甚至贷款优惠,这些隐性的 “霸权红利”,不是短时间内能瓦解的。 就算咱们的装备性能追上了,在国际军售市场上打开局面也需要时间,毕竟客户们用惯了西方体系,换门庭可不是小事。 还有一点得拎清楚,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件武器的单挑了,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歼 10 要是真能击落阵风,大概率也是依托预警机、电子战机、地面雷达网等体系支撑的结果,单独把战机拉出来比胜负,意义其实有限。 西方军事工业虽然面临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竞争压力,但人家也在不断升级技术,比如六代机研发、无人机蜂群战术、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欧美并没有停下脚步。 所谓 “霸权尽头”,更多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而不是某个瞬间的崩塌 —— 中国的崛起确实在动摇旧有的格局,但西方依靠存量优势,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的影响力。 说白了,歼 10 击落阵风,是咱们军工进步的一个漂亮注脚,证明中国有能力在高端武器领域和西方正面竞争,也让世界看到东方体系的崛起。 但要说这就意味着西方军事工业和全球霸权彻底玩完,那未免把问题简单化了。 军事霸权的更迭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咱们得承认进步,也得看清差距 —— 西方的底子还厚,咱们的路还长,与其琢磨人家什么时候 “尽头”,不如接着埋头把自己的装备体系、实战能力、全球布局一步步夯实。 等咱们的航母编队能在各大洋自由航行,等咱们的武器成为更多国家的首选,等咱们的技术标准开始引领行业潮流,那时候所谓的 “霸权尽头”,自然会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显现。现在嘛,一场战斗的胜利,只是路上的一块里程碑而已。
为什么歼10系列战斗机不出口?说句不好听的,是因为有钱的看不上歼10,而没钱的根
【1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