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舰导弹已就绪!印度航母再次出海,40架“枭龙”严阵以待!

世界焦点透视 2025-05-12 14:28:00

9日当天,卫星监测图像清晰显示,印度海军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已悄然驶离停泊锚地,具体动向成谜。此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印度国内舆论场瞬间炸开了锅,甚至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甚嚣尘上,声称该航母正紧急北上,意欲对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发动空袭,意图将其化为一片火海。然而,抛开这些不切实际的臆想,回归现实考量,若“维克兰特”号真贸然对卡拉奇港发起攻击,其自身恐将面临有去无回的严峻局面。 事实上,上月末之际,“维克兰特”号航母便已出动,气势汹汹地奔赴阿拉伯海,摆出一副要封锁巴基斯坦海上交通线的架势。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三日之后,它便灰溜溜地返回了港口。彼时,众人纷纷揣测,这或许是因米格 - 29K战机过于老旧,实在难堪大用,难以应对一场大战;而巴基斯坦海军那4艘054AP护卫舰又实力强劲、性能犀利,让“维克兰特”号不得不望而却步。 直至7日,双方空战骤然爆发,印度空军在这场较量中遭遇惨败,被打得丢盔弃甲。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空军南方集群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真实战力,一鸣惊人。直到这时,外界才如梦初醒——原来,印度海军可比空军精明得多。他们早已敏锐察觉到“枭龙”战机与CM - 400AKG反舰导弹这对“黄金组合”所蕴含的巨大杀伤力。虽说撤回航母这一举动略显丢脸,但比起“阵风”战机被击落、颜面扫地的惨状,那可真是好看太多了。 CM-400AKG是由中航工业专为“枭龙”战斗机与歼-10CE战斗机量身打造的一款主力反舰利器。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在总重仅910千克的轻量化设计下,竟能实现高达240千米的最大射程,且末端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展现出强大的作战效能。反观印度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尽管其射程已扩展至300千米,飞行速度也略胜一筹,但空基型号的重量却高达2.5吨,这直接导致其目前仅能由苏-30MKI重型战斗机挂载,应用场景受到极大限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实现了CM-400AKG与“枭龙”Block2战斗机的兼容性,不仅“枭龙”Block2能够挂载该型导弹,更可实现两侧机翼各搭载一枚的配置,这样的打击能力无疑将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枭龙"Block3型战机总数约40架,其中至少半数将部署于北部战区与歼-10CE形成协同作战体系。据此估算,南部战区实际可投入反舰作战的Block3型机队规模约为20架,若按标准挂载方案配置CM-400AKG超音速反舰导弹,配合054AP型护卫舰搭载的鹰击-12E岸基反舰导弹,理论上可形成对印度航母编队的梯次打击能力。但需注意,Block3型机在执行反舰任务前需先应对米格-29K舰载机的空中拦截,这种分阶段作战模式将显著降低对海突击效率。若40余架Block2型"枭龙"能参与反舰作战编组,通过构建多层次火力网,可有效提升对印度航母编队的饱和打击能力,从而改变当前反舰作战的被动局面。 从战术协同维度分析,"枭龙"Block3战机可搭载PL-15E中距空空导弹构建区域防空屏障,其与ZDK-03预警机形成的"A射B导"体系,足以对米格-29K舰载机编队实施穿透性压制。在武器载荷效能方面,若以60%妥善率计算,24架"枭龙"Block2战机可形成约48枚C-802AKG/CM-400AKG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波次,该密度已突破印度航母战斗群P-15"什瓦里克"级驱逐舰的16单元"俱乐部"防空系统极限承载能力。 具体对抗场景中,印度航母防御体系呈现明显代际断层:米格-29K装备的R-77-1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受限于机载火控系统性能,无法在100公里外有效截击采用隐身修形设计的CM-400AKG空射弹道导弹;而P-15型驱逐舰的3S90E"施里基"单臂发射架受限于0.8秒/发的再装填速率,在面对多波次超音速导弹突防时将陷入持续过载状态。这种体系性对抗劣势,在"枭龙"Block3装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L-15E导弹组合形成150公里级拦截圈后,将进一步放大为代际级差距。 印度海军大肆吹捧P-15最新版P-15B,但防空是其最大短板,所配以色列“巴拉克-8”性能欠佳。“巴拉克-8”原为中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80千米,后推出150千米增程型。不过,以色列远程防空积累不足,增程型为满足射程与尺寸要求,最大速度仅2马赫出头,拦截亚音速导弹尚可,但面对3马赫以上的CM-400AKG等武器,拦截效率极低。 相较于行事略显莽撞、对自身实力认知模糊的印度空军,印度海军显然对自身真实战力有着更为清醒的认知,也深知航母作为战略重器,一旦遭受损失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正因如此,上次在外部压力下勉强出海后,印度海军航母编队仅象征性地晃荡了三日,便匆匆返航。 当下,“枭龙”战机群仍驻扎在南方地区,在此情形下,印度航母断然不敢贸然发动对卡拉奇港的进攻。印度海军如今这种看似按兵不动、行踪难测的部署策略,实则暗藏玄机——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巴基斯坦空军形成有效牵制,令巴方空军不敢将全部兵力北调支援他处。仅从这一战略抉择来看,印度海军在战略考量与行动决策上,的确比印度空军显得更为理智与审慎。 经过3天的较量,显然印度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正当双方剑拔弩张时,印巴冲突停火了!

当地时间10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达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正式宣布,巴印两国已达成即时生效的停火协议。他强调,巴基斯坦始终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首要目标,同时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英媒报道,印度海军官员称印海陆空三军将严格遵守停火指示。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表示,巴基斯坦军事行动总负责人与印方负责人今日下午通话,达成于当地时间 17:00 前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一切射击的一致意见,双方将于 5 月 12 日再会谈。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今日晚些时候将向全国讲话。巴基斯坦机场管理局称该国空域全面恢复,航班正常起降。此前,特朗普通过“真实社交”平台称,经美主持漫长谈判,印巴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且立即生效,特朗普补充说:“恭喜两国都能运用明智的判断力和卓越的智慧。” 关于此次事件,我们可以从客观角度进行一些推测。存在两种可能性: 其一,可能是印度方面在与装备歼-10战机的对手交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实力差距。在一场涉及印巴的空中对抗中,中国制造的歼-10战机展现出了不俗的作战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外界对中国军事装备的看法。尽管将歼-10与北约、俄罗斯等国的先进战机直接对比,并称其为“三流战机”显然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歼-10在此次对抗中的表现可能让印度意识到了自身空中力量的不足。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提升空中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印度或许选择了缓和局势,而巴基斯坦方面也可能因此顺势而为,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其二,中美谈判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今日,中美高层于瑞士举行会晤,就关税相关事宜展开谈判。从当前局势来看,双方或已在谈判中达成不错成果,而这一成果的间接体现之一,便是印巴冲突的突然停火。 深入剖析此次冲突背后的国际因素,不难发现,冲突双方背后分别站着中国与美国。回顾上月冲突爆发前的相关动态,美国参议员万斯曾访问印度,而在其访印次日,印度便遭遇恐怖袭击,随后印巴冲突正式爆发。如此紧密的时间关联,让人难以相信美国在此次冲突中毫无“推手”之嫌。 冲突爆发后,在印巴冲突的军事对抗中,中国研制的歼 - 10C 战斗机与霹雳 - 15 空空导弹表现亮眼,大放异彩。这一情况同样令人深思,印巴冲突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通道,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保障贸易通道安全、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在此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对印巴冲突坐视不管,其军事装备在冲突中的出色表现,也侧面反映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与关注度。 如今,印巴双方突然宣布停火,从这一系列事件的内在逻辑关联推断,极有可能是中美在关税谈判等相关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进而间接推动了印巴冲突的和平解决 。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世界焦点透视

世界焦点透视

透视世界焦点,深度剖析国际事件背后的真相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