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想一个问题,隐藏式门把手到底是车企的审美税,还是用户的智商税?
从特斯拉首创的按压式隐藏门把手,到新势力们花样百出的电动弹出设计,这个本该服务于功能的小部件,硬是被卷成了车企的审美KPI。从日常使用来看,很多老人孩子对这种开门方式都摸不着头脑,还容易夹手。而且这种设计,全然不顾北方用户冬天抠冰坨子的辛酸。
再从安全角度来讲,隐藏式门把手高度依赖电子系统,一旦车辆遭遇事故断电,或者系统出现故障,车门很可能没办法打开,阻碍车内人员逃生和外部人员救援。我们为科技感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关键时刻的生命通道。
好在行业里还有清醒者,当魏建军直言隐藏式门把手就是车企的营销噱头时,长城汽车默默坚守的机械式门把手突然成了业界良心。这就像手机圈突然复活实体按键,原来被淘汰的不一定都是糟粕。工信部最近启动的车门把手安全标准修订,更是给这场美学狂欢踩了脚刹车。
不过平心而论,隐藏式门把手并非原罪。从Model 3到小米SU7,半隐藏式的折中方案正在进化,大众ID.7的电子按键+机械备份设计,证明科技与安全可以兼得。就像自动门不能取代消防通道,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某种设计本身,而是车企在追逐风口时对安全底线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