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

青史如烟啊 2025-05-12 11:39:08

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还有,主席”,工作人员回答说:“还有200多名顽固分子在那里接受改造”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分子也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   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曾经公开评价毛主席,“毛泽东的眼中只有国仇,没有私敌!”   哪怕曾经是“死对头”的国民党俘虏,毛主席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这些人。   如果国民党的将领落到了共产党的手里,最终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在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时期,这恐怕是所有国民党将领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他们害怕会受到非人的折磨,更怕连“死”都不能自己做主。   毕竟在蒋介石执政期间,对共产党人一向是“毫不留情”,要是换成共产党执政,国民党将领也害怕自己会“性命不保”。   在蒋介石败走台湾之后,留下来的国民党将领就成为了俘虏,不过毛主席下令“不杀”“不降”,全部的战俘都进入到了功德林进行“思想改造”。   不少的国民党将领都“胆战心惊”,觉得进入功德林就意味着“死期将至”。   不过在功德林中,国民党的将领没受到任何的不公正对待,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和进行生产劳动,比打仗时期每天提心吊胆要强的多。   在功德林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国民党将领都获得了特赦,到了1975年,功德林中还有293名战犯,毛主席也已经到了82岁的高龄。   在一次用完餐后,毛主席突然想起来了在功德林中关押的国民党俘虏,便问起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   在1975年前,已经有了6批人员得到特赦,剩余的关押人员,都是些“顽固分子”。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一句“他们都老了,作不了什么恶了,都放了吧!”   华国锋得到毛主席的指令之后,立刻对关押的战犯进行了登记和逐一审查,最终得出有280名战犯得以特赦,剩余13人是极顽固的分子,应该继续关押。   毛主席看到特赦的名单,看到还有13人便说“留着这些人干什么?都放了吧!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这年的毛主席已经八十二岁,关在里面的战俘也已经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毛主席又开口道“他们跟了国民党一辈子,思想拗不过来就放了吧,放他们回家再见一眼亲人!”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功德林中立刻进行了战俘的释放工作,按照原计划,每位被释放的人有20元的安置费,要是他们要回到老家去,还会帮忙安排火车票和其他工作。   一份更为详尽的报告又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毛主席看了后说“20元太少了,每个人给100元,要让这些人也享受到新中国发展的成果,想回家的安排回家,想留下的也尽量安排,年老有病的,也要给安排治病。”   毛主席的指令被下达到了功德林之中,国民党战俘甚至觉得是在做梦,他们原以为要一辈子待在功德林之中,没想到还有和家人团聚的一天。   一个人提问到“要是想到台湾去,能去吗?”   当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不少将领的家属也去了台湾定居,他们在大陆已无亲人,妻子和孩儿都在海峡的另一侧。   工作人员回答允许他们给家人写信,若是有合适的时机,也会允许他们回到台湾去。   战俘释放的工作有序的进行着,在3月22日,济南,抚顺,北京的战犯都齐聚北京的前门饭店,他们此刻的身份不是国民党,也不是战俘,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每个人身上都穿上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整个饭店的大堂里喜气洋洋,大家闲聊着话家常,就像是几十年未见的老友重聚。   全国政协委员杜聿明也来到了现场,杜聿明曾经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战俘,他当时是政协委员,负责文史馆的相关工作。   昔日的战友重聚北京,每个人眼中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现场的情况后,又给每人增加了一百斤粮票,好让他们回家后也能够衣食无忧。   宴会结束后,有的人选择了留在北京,有的人选择了回到故乡。毛主席这么做,也是给台湾的国民党政府释放“信号”,大家都是中国人。   不过毛主席没能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心愿,第二年的9月份,毛主席因病逝世。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