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看着女儿奄奄一息,妻子瘫软在地,谁知,他这一举动竟救了千万中国婴儿。 20世纪初,新生儿皮下坏疽在中国肆虐,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一旦确诊,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此也被称为“婴儿杀手”。面对这个夺走无数新生命的疾病,医学界一筹莫展。 身为燕京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张金哲毕业后在协和医院儿科工作。他目睹了无数新生儿家庭的悲剧,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皮下坏疽的方法。 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种病根本无药可医,只能听天由命。但张金哲并不死心,他开始广泛涉猎中外医学文献,日以继夜地钻研。 终于,有一天,当他看到一位渔夫熟练地处理鱼身上的脓包时,灵感突现——他要亲自动手术,切开感染部位的皮肤,彻底清创。 这在医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更何况,当时连成年人都鲜少进行这类手术,更不用说体质娇弱的新生儿了。 张金哲找遍了医院的病例,苦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冒这个险。 恰在此时,厄运降临到张金哲自己的家中,他刚出生3天的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背部皮肤红肿。查明原因后,张金哲和妻子抱头痛哭。 他的女儿也感染了皮下坏疽。看着女儿日渐虚弱,小小的身躯似乎随时都会离去,年轻的父母内心撕裂般的痛苦。 最终,张金哲做出了那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要拿自己的亲生骨肉做手术,他要用行动证明,他的方法是正确的! 手术中,张金哲强压内心的颤抖,一丝不苟地操刀。他不敢有丝毫闪失,因为台上躺着的,是他的心头肉。 刀口划开,脓血喷涌而出,这一刻,他只能祈祷上苍保佑。手术进行了整整8个小时,当缝合最后一针时,张金哲几乎虚脱。 他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但女儿能否度过危险期,仍是未知数。 手术后的第二天,奇迹出现了。张金哲惊喜地发现,女儿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伤口也没有感染。 再过几天,他们的小天使,已经能够喝奶、睡觉,变得和其他婴儿一样健康了。这一刻,张金哲紧紧拥抱着妻子,泪水顺着脸庞流淌。 他的女儿活下来了,他的方法成功了!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新生的希望,更意味着今后成千上万的婴儿,将从皮下坏疽的魔爪下逃脱。 张金哲立即将手术方法整理成论文,在医学界发表。很快,这一崭新的治疗方案就推广到全国,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张金哲的推动下,从产房到婴儿室的消毒措施得到彻底加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生儿皮下坏疽已成为医学史上的名词,再也没有婴儿因它而惨死。在儿科领域,张金哲还有一项惊世之举。 20世纪50年代,小儿脱肛困扰着许多婴幼儿,手术治疗十分困难。张金哲刻苦钻研,最终发明了一种特殊钳子,可以轻松地帮助患儿矫正脱肛,且不留后遗症。 这在国际上尚属首创,被命名为“张氏钳”。借助这一工具,成千上万的患儿告别了痛苦,重获健康。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儿科医生,张金哲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白手起家,凭着对医学的虔诚与执着,硬是开创出一片蓝海。
1948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看着女儿奄奄一息,妻子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10 16:30:49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