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春天,祁连山深处,一支衣衫褴褛、弹尽粮绝的红军队伍正艰难行进,他们已经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5-10 13:08:54

1937年春天,祁连山深处,一支衣衫褴褛、弹尽粮绝的红军队伍正艰难行进,他们已经连续四十多天穿越雪山,靠树皮草根充饥,敌人马家军追得紧,随时可能覆灭。 这支队伍的指挥官,是西路军左支队军长程世才,他正带着四百多人硬挺着往西走,命悬一线。 西路军西征失败后,主力几乎被全歼,程世才是为数不多还在突围的高级将领。 1937年3月,他带着部队从祁连山北麓出发,目标是穿过积雪封山,进入甘肃安西。 他们不止要面对敌军,还要穿越气温零下四十度的无人区。 雪山海拔高,氧气稀薄,不少战士冻死、饿死,到了四月中旬,几乎没人能站稳,马鞍上全是血。 就在这绝境中,他们抵达了榆林窟附近的万佛寺。 这座寺庙荒凉偏僻,山洞之中藏着一位隐居的道士,名叫郭元亨。 程世才敲开了他的门,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红军这副样子谁也不敢接近。 但郭元亨听了他们的来意,看着这些不扰民、讲规矩的士兵,默默点头,打开了他珍藏多年的口粮。 郭元亨把700多斤小麦、200多斤面粉、30只羊都拿了出来,甚至送出了一匹好马。 他说自己只管救人,不管红军白军,程世才非常感动,当场写下欠条,说日后归还。 郭元亨摆手不收,说行善为本,不图回报,部队靠这批粮食缓过劲儿,又继续西进突围。 可没过几天,马家军追踪到了万佛寺,他们发现道士曾帮助红军,气急败坏,把郭元亨抓了。 逼问欠条在哪,郭元亨说烧了,他们不信,开始拷打,用鞭子抽、烟头烫,逼他说出红军去向。 郭元亨始终没开口,只说自己做了对得起良心的事,马家军抢走了他全部积蓄,还撕毁了庙里的经卷,最后把他丢在庙里一口气吊了三天。 郭元亨差点死掉,是村民偷偷给他送饭水才活下来,此后他躲了十几年,靠种药草糊口,几十年没人提起这事,万佛寺也逐渐废弃了。 战火那边,程世才成功穿越沙漠,绕道进入新疆,他没有忘记郭元亨。 到达新疆后,他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短暂停留,随后被送往延安,进抗大学习。 几年后,调往晋察冀担任参谋长,参与平西抗战,1947年又调往东北战场,先后任辽东军区、安东军区司令员,参与四平保卫战和辽沈战役,打得相当凶狠。 他作战风格狠、准、快,被战士们称为“猛虎”,但因西路军经历太惨,中央对这支部队的干部重新分配职务时相对谨慎。 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实际主持工作,负责剿匪和边防,干得非常出色。 1955年授衔,中将,毛泽东曾点过他的名字,说他“执行力强,干实事”。 时间到了1961年,郭元亨已经六十多岁了,生活艰难,身体不好,他托人写信给装甲兵副司令部,想找当年的红军军长问问欠条的事。 信几经辗转到了程世才手里,他看完信,当即就批了:这个人要安置好,他是我命里的贵人。 装甲兵副司令部很快给甘肃省政府去信,请求对郭元亨进行生活照顾。 不久之后,郭元亨被安排在文物保护组工作,负责照看万佛寺遗址,政府每月给他固定补贴,他还当选了当地人大代表。 郭元亨没再提过欠条的事,只说老天有眼,让他等来了当年那个小伙子的回音,有人问他为什么当初敢救红军,他说:“谁来救命都得救。” 程世才后来调任装甲兵副司令员,亲手推动了中国装甲部队的现代化。 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一直记得郭元亨,甚至在回忆录《悲壮的历程》中专门写了一章讲这件事。 他说:“在那种时候,一个普通人能救我们一百多号人,就是再大的官也换不来这条命。” 1990年,程世才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女儿提到了郭元亨,说父亲晚年经常念叨那个道士,“不是我们程家救的他,是他当年救了我们全军。” 这段军人与道士之间的情谊,后来被写进了西路军纪念馆的展览文字里,很多参观的人都对这部分印象深刻,有人说战争只看胜负,但其实人命关天。 参考资料: 《悲壮的历程》,程世才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0 阅读:0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