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回到母校,还参观了位于校内的北疆博物院。博物院是由桑志华(Emile

恨真见闻体育 2025-05-09 18:14:16

假期期间,回到母校,还参观了位于校内的北疆博物院。博物院是由桑志华(Emile Licent,1876–1952),一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创办的。他于1914年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国北方从事科学考察25年,行程5万多公里,搜集大量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学藏品,创建了北疆博物院(即今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他在1920年于甘肃庆阳发现了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开启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先河。此外,他还与德日进神父合作,在内蒙古发现了古人类化石“河套人”,对中国古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博物馆在我读书期间没有开放,就在我们的图书馆前面。大家都不知道这栋神秘的建筑是做什么的。博物馆是在2016年为纪念中法建交对外开放的。 博物馆的展室是20世纪20年代的建筑,里面的展品、地板、展柜甚至地下供暖系统都是当时的,保存完好,室内有一股消毒水味道。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如野猪、兔子、貉都是当时制作的,大部分动植物都是中国华北一带特有的。除此之外,馆内还藏有18、19世纪的国外珍贵文献和桑志华从法国带回的植物标本。       参观过程中,让我始终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位传教士如此热衷科学,而不是传道。       回来后,便查阅资料。原来在历史上,有一部分传教士的工作重点并不完全在于“传教”本身,而是融合了教育、医学、科学研究等其他事业。桑志华就是这类“科学型传教士”的代表之一。 耶稣会是天主教中最有学术传统的修会之一,强调“通过知识服务上帝”,他们培养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等多面手,桑志华正是这条传统的延续。他不是“不传教”,而是用另一种形式传递价值和信仰的精神。 虽然他在中国主要从事科学考察、博物馆建设和考古研究,但这些事业在他心中并不与宗教信仰冲突。他将探索自然与传播信仰视为可以并行的使命。实际上,耶稣会长期强调科学研究是了解上帝创造的世界的一种方式。 桑志华的信仰是真诚的。他的科学活动不是对信仰的替代,而是对信仰的实践。

0 阅读:0
恨真见闻体育

恨真见闻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