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刘元瑭悄然从西安返回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说:“四叔,我对不起你。胡宗

王献勇说养护 2025-05-09 16:01:06

1943年,刘元瑭悄然从西安返回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说:“四叔,我对不起你。胡宗南骗了我,部队都丢了。” 那时,他不再是意气风发的137师师长,只是个回不去的中将。 刘文辉没有立刻回答。他静静看着刘元瑭,好一会才道:“起来吧,西康虽小,好歹还有你容身之处。”这句听似宽厚的话,却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刘元瑭牢牢关在了西康权力的门外。之后刘文辉给了他一个无关紧要的闲职,从此不再提及重用的事。 可谁能想到,十年前,刘元瑭是西康最被看好的将星。那时他才二十出头,却已是警卫旅长,掌管刘文辉安危,是川军中少有的青年才俊。 刘文辉是他的四叔,从小视他如己出,把他送进云南讲武堂,还安排他从连长、营长、团长一路晋升,打下稳固的军中根基。 1932年,刘文辉手握二十万川军,风头无两,西康成为他的根据地。刘元瑭则是少数能直接进刘文辉卧房报告的亲信。 可一年后,刘湘联合多路军阀发难,击败刘文辉,迫使其退守雅安。战局大变,部下多叛逃,刘元瑭却死守不离。 “仲琮,人心已散,你可不能散。”刘文辉在雅安说这话时,西康已是残山剩水。刘元瑭挺胸立誓:“四叔,侄儿这条命是你给的,一日刘家人,终身刘家将。” 于是,刘文辉任命他为137师师长,希望他能守住最后一块根据地。 没过多久,蒋介石开始向刘家渗透。他授予刘元瑭少将军衔,在川军中极为罕见。刘元瑭得意不已,对部下说:“我和四叔就差一级。”这种话被刘文辉听见,只是一笑,不置可否。 1940年,局势再起波澜。戴笠秘密到访成都,通过线人找到刘元瑭,转达蒋介石意图:“带137师出川,到陕西驻军,胡宗南会给你一个军长的位置。” 面对许诺,刘元瑭动摇了。他开始迟疑自己留在西康是否还有前途。 他没有告诉刘文辉,只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调兵,准备出川。137师刚出四川境,部队便已四分五裂。抵达西安时,仅剩师部和一些直属连。 胡宗南大怒,认为他无能,军心不稳。虽仍任命他为新编十二军军长,却不给人、不给装,实权全无。 军长虚名挂了不到两年,十二军被裁撤,他被降为中将高参,每天坐在办公室看文件,连命令都无法签发。 一次他低声对旧部说:“我连自己的马都调不动了。”原本指点千军的他,此时连一个营都没有。 于是,他悄然离开西安,回到雅安。没有通报、没有随行,独自一人返回刘文辉身边。他知道,脸皮再厚,这一步也走得艰难。但除了回来,他已无路可走。 刘文辉没有追问,更没有惩罚,只是淡淡地说:“回来就好。”可自那以后,刘元瑭在西康再无兵权,再无命令,只是以一个无职中将的身份四处坐坐,偶尔应酬。 有一次,他在街头听到人喊:“刘将军。”他回头,才发现喊的人是十年前的亲兵,如今已是个运输队的小头目。 那人行了个军礼,笑着说:“当年跟你打仗是我一生最风光的时候。”刘元瑭没接话,只点了点头。 这段过往,最终被写在了一份简历里:讲武堂毕业,曾任137师师长、新编十二军军长、中将高参。没有人再提起他曾跪在刘文辉面前那句话,也没人知道,当年要是他没走那一步,也许故事完全不同。

0 阅读:28
王献勇说养护

王献勇说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