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57岁的熊廷弼跪在刑场上,迎接死亡前,与狱卒说道:“等我死后,请将我

琴音入梦来 2025-05-09 00:32:17

1625年,57岁的熊廷弼跪在刑场上,迎接死亡前,与狱卒说道:“等我死后,请将我的辨冤疏交给皇上。” 当时,熊廷弼胸前的粗布布袋被北风掀开一角,里面裹着未拆封的“陈情疏”,纸页边缘洇着暗褐色的血渍。那是他在狱中,咬破手指,蘸着血写下的字字泣血的辩白,每一笔都饱含着对自己清白的执着,对大明江山的忧虑。 寒风呼啸,吹得刑场边的旌旗猎猎作响。熊廷弼抬起头,望向紫禁城的方向,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悲凉。想当年,他临危受命,奔赴辽东战场。 在那冰天雪地、战火纷飞之地,他整军备武,修筑城池,训练士卒,硬生生在辽东撑起一道坚固防线,让后金的铁蹄难以向前半步。努尔哈赤的军队多次来犯,都被他打得丢盔卸甲,铩羽而归。 可谁能想到,朝堂之上,那些文臣们勾心斗角,为了一己私利,对他的功绩视而不见,反而听信谗言,不断弹劾诬陷。他被罢官,被下狱,即便身陷囹圄,他仍心系辽东局势,想着如何击退外敌,守护大明疆土。如今,却要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命丧于此。 “大人,时辰到了。”刽子手的声音冷冰冰地响起。熊廷弼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辽东百姓的面容,那些因他的守护得以平安度日的人们,还有那些与他并肩作战,最后却马革裹尸的将士们。他挺直了脊梁,高声喊道:“我熊廷弼一生为国为民,问心无愧!待我死后,这天下自有公论!” 大刀落下,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狱卒颤抖着双手,从他胸前取下那封辨冤疏。可这封饱含血泪的书信,最终也没能送到皇帝手中。朝堂依旧是一片乌烟瘴气,辽东的局势愈发危急,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一步步走向末路。 熊廷弼的冤屈,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被尘封,却也成了历史长河中,一声沉重的叹息,诉说着忠良被陷、奸佞当道的悲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