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

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学生老实回答:“这是无锡街头一个瞎子艺人瞎拉的。”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拯救了一首世界名曲。

这位学生名叫黎松寿,当时他是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1948年,经老师杨荫浏介绍,他认识了二姑老师储师竹,之后跟着他学习。

1949年冬的一天,黎松寿去储师竹那里上课,因为天冷,黎松寿想先活络活络手指,就随便了一首曲子。

突然,储师竹打断了他,“慢着!你拉的是什么曲子?”

黎松寿笑着说:“不怕老师见笑,我这是瞎拉的,是无锡城内的一个街头卖艺的瞎子乐师时常拉的。”

“那你再重新拉一遍”,储师竹着急地说。

储师竹听过完整的曲子后,瞬间对这位瞎子乐师充满了兴趣,他认为这首乐曲的功力和神韵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是难得一见的瑰宝。

这时,储师竹的好友杨荫浏正好过来,储师竹索性不上课了,让黎松寿给他讲讲瞎子乐师的事情。

这个人叫阿炳,原名华彦均,1893年出生在无锡洞虚宫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

父亲是华清和是雷尊殿的道士,母亲是个寡妇。她生下阿炳不久后就去世了。

阿炳在无锡老家住了几年后,被父亲带回道观,并读私塾。

不过,当时父亲自称是他的师傅,并没有告诉阿炳自己的身世。

华清和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人称“铁手琵琶”,在读书之余,他手把手教阿炳拉二胡、打鼓、弹琵琶、吹笛子。

或许遗传了父亲的基因,阿炳对学习乐器非常感兴趣,而且还很努力。即便手指磨了茧子,甚至流血,他都咬牙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时,阿炳已经能演奏多种乐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914年,父亲去世,阿炳继任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但是他却开始了放纵自己的生活,大把花钱,花天酒地,染上了吃喝嫖赌的不良习气,还养成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不久之后,雷尊殿的香火就没有人气了。

后来,他与当地的寡妇董彩娣结婚,两人相依为命。

为了生计,阿炳去街头靠拉二胡赚钱。 就在生活稍微有所好转之后,阿炳却患了严重的眼病,由于没钱治疗,最终失明。

从此,阿炳的生活陷入了黑暗之中。

“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虽然说眼睛看不见,但是他心里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他把自己遭遇的一切苦难都积攒下来,凝结成一串音符、一段和弦,他要用音乐唱出内心的悲声。

而且他还通过说唱为最底层的百姓鸣不平,还把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汗奸走狗的不耻以及当政者的唯利是图写进唱词里。

由于观众越来越多,权贵们也很快知道了阿炳的存在。有一次,当地权势请他去演奏被他拒绝,为此他还挨了一顿打。之后那帮人便阻止他在街头卖艺。

天无绝人之路,阿炳为百姓伸张正义,百姓们心里很清楚。为了帮助阿炳,他在街头卖艺时,总有人为他拉场子,他赚不到钱吃饭时,对面饭馆的刘喜福总会免费给他供应一日三餐。

就这样,在众人的帮助下,阿炳度过了难关……

黎松寿作为阿炳的邻居,他经常跟着阿炳学习二胡,他做医生的舅舅还曾为阿炳治过病。

杨荫浏听了阿炳的事情后,他告诉黎松寿自己11岁时就曾经和阿炳学过琵琶,那时阿炳才17岁。

之后,他让黎松寿设法把阿炳的曲调全部记录整理,不能再耽误。

1950年8月下旬,杨荫浏和表妹曹安和回无锡过暑假,他们和黎松寿约好要为阿炳的音乐录音。

此时的阿炳身体已经很不好,但是当他知道他的音乐被人认可时,他瞬间来了精神,他配合黎松寿和杨荫浏录了音。

第一首录完后,杨荫浏问阿炳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想了想说:“就叫《二泉印月》吧。”

杨荫浏向阿炳提出:印月的“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字可好?阿炳欣然同意。

之后,他们录制留存下来的,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这3首二胡曲,还有3首琵琶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

阿炳录完这几首曲子不久后就去世了。

他唯一的照片是良民证上的证件照,良民证照上他的眼镜松松垮垮的,快要掉下来了,就像他他悲苦的人生一样。

其实阿炳的一生构思创作了270多首乐曲,然而很遗憾,在阿炳离世前抢录留于世间的仅有6首。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如果不是储师竹、黎松寿和杨荫浏,或许阿炳和他的音乐会永久埋没于世。

阿炳用他一生的苦难,制作出来的音乐成了后人的文化财富。

0 阅读: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