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NBC的采访中强硬表态:“我不会为了开启谈判而取消对中国的关税。”这一言论直接回应了中方提出的“先降税、再谈判”的前提条件,将中美贸易谈判的僵局推向新的高点。 然而,就在特朗普回绝中方开出的条件后,当地时间5与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的镜头前却发出警告,他说对华加征145%的关税无法长期维持,他相信未来几周内谈判会出现新的进展。 美国高层这对看似矛盾的表态,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深刻分歧。贝森特作为华尔街出身的财长,深刻认识到高关税对美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了0.3%的收缩。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最差表现。而特朗普的政治团队却坚持将关税作为对华施压的核心工具,甚至将其包装成“美国优先”的标志性政策。
就在特朗普与“隔空交锋”的同时,美国地方州政府的反抗行动也在升级。5月5日,马萨诸塞州州长莫拉・希利牵头,联合纽约州、缅因州等六个美国东北部州,向加拿大六个省发出合作邀请。这封措辞强硬的信函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毁灭我们的经济,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纽约州州长凯西・霍楚尔在声明中指出,纽约州与加拿大的贸易额占全美对加贸易的15%,关税导致该州制造业岗位流失率同比上升22%。为了应对危机,新英格兰地区的州长们计划在波士顿召开会议,探讨如何绕过联邦政府,直接与加拿大建立“贸易走廊”。
另外,加州的行动更为激进。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明确表示:“加州不是美利坚合众国。”他宣布将继续对中国“敞开贸易大门”,并起诉联邦政府滥用关税权力。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对此举表示支持,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财报会议上透露,其亚洲供应链的30%已转移至加州。 面对美方的强硬姿态,中方的回应始终坚定。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强调:“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当记者问道“是否美国必须先降低关税,中国才愿意参与谈判?”林剑指出,如果美方真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言外之意就是中方的态度从未改变——美方必须先降低关税,展现谈判的诚意。
我们知道,在4月30日商务部回应美方希望谈判一事中,给出了“正在评估”的表态,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可以谈”的信号。目前美方正处于“战略劣势”,第一季度GDP萎缩、股市暴跌、地方州起来反抗,这些都削弱了其谈判的筹码。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必须在关税问题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在施压美国。比如欧盟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表示将“坚决反制”。日本目前也是咬紧牙关坚决不“跪”。
美财长贝森特表示他预期未来几周将出现谈判的进展。但特朗普现在的态度却依然模糊,他一边表示不会为了开启谈判而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另一边又社交媒体上宣称:“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降低对华关税。” 特朗普政府在关税上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市场恐慌。纳斯达克指数已正式进入熊市,美元储备占比跌破57.8%的历史低位。 对于中方来说,时间证明了我们的“不跪”立场。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12%,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比已上升至35%。美方除了谈判,可以说已别无选择。当美财长贝森特在镜头前说出“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时,或许他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平衡,始于对关税政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