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8月,一叛徒来找柯麟看病,柯麟当即认出了叛徒,但他没露声色,不慌不忙地

文史记叙录 2025-05-06 15:12:43

1929年8月,一叛徒来找柯麟看病,柯麟当即认出了叛徒,但他没露声色,不慌不忙地给叛徒看完病,然后以取药为名,暗地里派人通知中央特科。

在1929年的炎热夏日,上海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和不安。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的真实身份。8月某日,柯麟医生的诊所门口响起了敲门声。进门的是一位面色焦急的男子,他自称不适,请求医治。柯麟拿起听诊器,开始了常规的检查。

他是一位深入共产党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对于党内的成员和动态都了如指掌。此时此刻,面前这个称病的男子,他认出来了,正是白鑫,一个名声不佳的共产党员。白鑫的名字在党内流传,因为他的懦弱和不忠。在徐向前将军麾下,他总是表现出畏缩和退缩的态度,甚至在战斗中逃跑,令人不齿。

柯麟内心虽然识破了白鑫的真实身份,但他面不改色,继续做着诊疗动作。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捕捉一个叛徒的绝佳机会。检查结束后,柯麟告诉白鑫需要特制的药物。白鑫点头同意,而柯麟则趁机派出信得过的助手,悄悄地通知中央特科,告诉他们叛徒的消息。

那天夜晚,上海的街道上响起了暗号声。中央特科的成员紧急集结,准备对白鑫进行抓捕。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白鑫已经向国民党泄露了彭湃和其他同志的秘密聚会。

8月24日,在秘密聚会上,彭湃和其他同志正讨论着重要的党务。白鑫以离开的借口悄悄退出,然而,在他离开没多久,国民党特务突然闯入,将在场的所有人一网打尽。彭湃和其他同志被捕,而白鑫的叛变彻底暴露。

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周恩来的面容显得紧张而专注。他站在一张布满文件和地图的桌子前,身边围绕着几位中央特科的成员。每个人都专注地看着桌上的资料,或是低声交谈着。周恩来手持一支笔,迅速地在地图上标注着某些关键位置,同时与旁边的成员交流着紧急的救援计划。

房间里的气氛紧张而沉重,每个人都明白时间的紧迫性。他们试图拼凑起零散的情报,希望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就在他们筹划救援行动的过程中,一个成员接到了一条电报。读完电报后,他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把电报递给周恩来。

周恩来接过电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电报的内容显然不容乐观,他们错过了救援彭湃及其他同志的最佳时机。在一阵沉默之后,周恩来深吸了一口气,将电报放在桌上。他向在场的每个人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哀伤。

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白鑫的角色逐渐浮现。白鑫,一位国民党内部的人物,与柯麟有着复杂的关系。周恩来和中央特科密切关注着这个情报线索,希望能够利用柯麟与白鑫的关系,为革命工作找到突破口。

白鑫,尽管警觉,但对柯麟还存有一份信任。一天,他接受了柯麟的邀请,只带着几名保镖前往医院。抵达医院门口时,他紧张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后,才走进医院。

柯麟在医院内等待,心中既有对彭湃的哀思,又有对白鑫的愤恨。终于,他的等待有了回报。白鑫的到来,为中央特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两人在诊室内交谈,柯麟表面上保持着平静,实则心怀叵测。在检查过程中,他似乎对白鑫的身体状况关心至极,实则是在拖延时间,寻找向中央特科报告的机会。

这场周旋持续了一段时间。白鑫开始变得不耐烦,而柯麟为了不让白鑫起疑,便给他开了药,同时谎称需要到其他医院取药,趁机离开与中央特科的联络员联系。

然而,计划并没有完全按照预期进行。白鑫的警觉性让他感到了不对劲,他在柯麟返回之前匆忙离开了医院。柯麟和中央特科的人员赶到时,只扑了个空。

虽然失望,但周恩来和中央特科并没有放弃。他们耐心等待,不断观察白鑫的动向,寻找捉拿他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筹划,中央特科终于抓住了机会。在白鑫准备逃离国家之际,特科行动了。最终,白鑫被成功狙杀,他的死亡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革命时期的艰难岁月。叛徒的存在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中央特科等革命组织的勇敢行动,成功地剪除了这些毒瘤,保护了无数爱国志士的安全。这段历史是中国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无数革命者的牺牲和勇敢。

0 阅读:51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