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受处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报护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
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护士霍某某论文引发的争议发布情况说明,认定其2017年发表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依规给予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并取消其五年内晋级晋升资格。
该论文因“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表述引发广泛质疑。文中数据显示,80例患者中男性占55例(对照组男27例、观察组男28例),而开篇却明确“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经核查,论文作者霍某某为该院妇科护士,无医师资质却主导涉及疾病诊断的研究,其数据与医学常识严重冲突。涉事期刊《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被曝存在审稿漏洞,年发文量超3000篇,且有中介提供代写代发服务,影响因子仅0.354。
医院表示,将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目前,该论文仍未被期刊撤稿,公众呼吁进一步追究期刊审核责任及职称评审体系漏洞。
个人点评:一场暴露学术生态病灶的荒诞剧
这篇“男性子宫肌瘤”论文堪称医学版“皇帝的新衣”,其荒诞性远超数据错误本身。护士霍某某为晋升铤而走险杜撰数据,期刊为牟利大开审核绿灯,医院长期默许“论文至上”的畸形考核,共同编织了这场学术造假的狂欢。
核心矛盾在于,一个无诊断权的护士为何能主导临床研究?答案藏在职称评定的指挥棒里——护理人员晋升副高需发表3-5篇核心论文,而临床工作占据90%精力,迫使从业者走上“数据造假”捷径。更讽刺的是,涉事期刊《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年发文量超3000篇,甚至收录《小儿螺旋CT护理》等无关论文,所谓“国家级期刊”沦为“论文垃圾场”。
医院虽快速处理涉事护士,但未回应“论文为何能通过科室审核”“数据是否影响临床实践”等关键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同类问题论文在多家三甲医院频现,折射出学术诚信体系的系统性溃败。若不彻底改革唯论文评价体系、斩断“代写-代发-审核”灰色产业链,下一个“男性子宫肌瘤”仍将粉墨登场。这场闹剧的收场,不该只是一个护士的职业生涯终结,而应成为重塑医学科研伦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