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独眼女子去办残疾证,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还有一只眼睛是好的,办不了残疾证。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5-05 19:11:33

安徽蚌埠,独眼女子去办残疾证,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还有一只眼睛是好的,办不了残疾证。女子情绪崩溃,发视频说“我办不了残疾证,可我找工作别人都说我残疾不要,我离婚了还要抚养孩子,找不到工作怎么生活啊”。 “你还有一只眼是好的,办不了残疾证。” 这不是一句普通的回复,而是她生存希望的终结。 2025年4月,安徽蚌埠怀远县,37岁的张女士走进当地残联,希望申请一张残疾证。她不是为了拿补贴,而是想凭证去一家福利工厂谋份差事。 她左眼失明、左耳失聪,面部有明显伤疤。5岁时遭遇车祸,被车碾压,命保住了,但身体从此不再完整。 离婚在身,孩子年幼,全家五口靠养羊和种地度日,60岁的母亲是唯一能出门打工的人。张女士想着:只要能工作,哪怕做点轻活,也算是重新开始。 但她没想到,盼来的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记“制度的闷棍”。 工作人员告诉她,根据国家评定标准,她“还不够残疾”。单眼失明不算残疾,单耳失聪也不算。必须双眼、双耳都达到指标,才能发证。 她愣住了。不是说要扶助残疾人吗?她骑车得整个人扭过去才能看清路,过马路判断不了车从哪来,这样还不算残疾? 更让人心寒的是,用人单位明摆着说她“看着像残疾人”,却因为她没证,连门都不让进。她夹在“制度”与“现实”的夹缝里,两头不是人。 网络上的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难道非得戳瞎另一只眼才行?也有人问:到底是谁在定义“够不够惨”? 这些质疑,不只是替她发声,也是无数“边缘残障者”的心声。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却只有约3800万人能拿到证。标准之外,还有太多被忽视的痛苦。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社会功能评估”体系,除了看病理指标,还要看一个人能不能参与社会、是否能工作生活自理。 浙江、深圳等地已试点“特殊评议机制”,可以对个案进行灵活处理。但在更多地方,标准依然冰冷,一刀切。 更无奈的是,有的企业宁可雇60岁健康老人,也不愿给单眼求职者一个岗位。 很多像张女士这样的人,不仅身体受限,更被歧视压得透不过气。她说:“连应聘洗碗工都被拒,看到我这只眼就不愿谈。” 她的视频火了,不是因为她哭得有多惨,而是她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一条评论获得数万点赞:“她用一只眼看世界,世界却假装看不见她的泪。” 庆幸的是,一些公益组织和企业看到后,主动联系她,提供居家客服工作。也有专家呼吁建立“准残疾人”帮扶机制,分类扶持这类人群。 制度的初衷从不是拒人于门外,而是让更多人有尊严地活着。愿每一个“不够残”的人,也能被这社会温柔以待。

0 阅读:182

评论列表

虚妄

虚妄

3
2025-05-05 20:01

把工作人员的腿砍废一条,也不算致残,毕竟还有一条腿,又不算残疾

平凡之路

平凡之路

2
2025-05-05 20:02

工作人员全是脑残?

霜狼踏雪寻梅香

霜狼踏雪寻梅香

霜狼踏雪寻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