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险遭袭,发声回应

旭聊 2025-05-05 16:39:29

韩国政坛再次陷入惊涛骇浪。在2024年刚刚两度遭遇公开袭击的韩国在野领袖、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如今再度成为暗杀威胁的目标。据韩联社5月3日报道,李在明方面公开证实,已连续收到针对其人身安全的袭击情报,为此不得不宣布强化安保、削减对外接触活动。这位曾因选举暴力事件倒地流血的政坛铁汉,如今不得不戴着“准总统候选人”身份,在安全阴影中走完竞选之路。选战尚未正式打响,刀光剑影已先一步上场。

李在明方面通过社交平台对外公告称:“关于谋划袭击李候选人的举报接连不断,因此从现在起,候选人与外界接触将受到限制,希望大家多多谅解。”这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声明,更是对当前韩国政治环境的一记警钟。作为反对派领军人物,李在明早已不是单纯的政党代表,而是卷入权力与司法双重风暴的高危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已经不只是选民关注的焦点,更是体制深处多方势力角力的缩影。 这不是虚惊。就在2024年初,李在明在釜山参加公开活动时被陌生男子当街袭击,鲜血直流、画面震撼。今年3月27日,在庆尚道视察山火灾区期间,又遭一男子试图用外套行凶。若非安保反应迅速,后果难以预料。如今仅仅数月,他再次成为“可能遭袭”的目标,背后意味早已不是单纯的个别仇恨或极端行为,而是制度性、系统性的政治暴力风险在韩国社会蔓延的实证。 必须指出,李在明不仅承受着人身威胁的风险,还正处于法律与选举制度的“夹缝求生”阶段。5月1日,韩国大法院对其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进行终审审理,虽未立即定罪,但决定将案件发回二审重审,并以“有罪”视角指导审判。这在法律上为其后续竞选设置了障碍,也在政治上制造出高度不确定性。此举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司法手术干预选情”,即使法律程序看似公正,背后的政治味道却已扑面而来。

而这恰恰是李在明长期争议所在。他出身平民,政治风格激进,以“反财阀”“打击既得利益”为口号赢得大量基层民众支持,却也因此不断与保守阵营、财阀势力乃至体制内“隐形权力结构”发生碰撞。2022年总统败选后,他并未从政坛退场,反而继续主导共同民主党路线,成为政坛最具号召力的在野派人物。而这,也意味着他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6月3日,韩国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李在明作为最大在野党的候选人,其地位决定了此次选战将是对现任执政力量的直接挑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司法追诉、身体威胁、舆论围攻、党内博弈已全方位启动。他不是在选举,而是在穿越一场高度政治化的“生死劫”。谁还敢说韩国民主制度是稳定的模范? 韩国近年来针对政界人物的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反映出社会撕裂的加剧,更折射出政治斗争中“物理手段”正在被某些极端势力合理化。政治异见不再通过选票表达,而是在街头暴力中释放。这种情势一旦形成常态,未来韩国的任何一场大选都可能成为“安全事故”的温床。 而对于李在明而言,他的竞选之路正面临“三座大山”:其一,是潜在的法律风险,大法院已设定有罪基调,即使不是实刑,也足以毁灭选举前景;其二,是现实的暴力威胁,每一场公开活动都可能成为袭击目标,严重限制其拉票空间与人群互动;其三,是制度性的媒体与话语围堵,主流保守媒体持续塑造其“危险左派”形象,不断制造舆论边缘化。

但讽刺的是,越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李在明的支持基础却越加稳固。他不仅在共同民主党内以接近90%的压倒性支持率赢得提名,更在年轻选民与底层民众中保持着强烈号召力。原因无他——他是韩国政治中少数仍坚持“穷人利益”“社会改革”话语的人物。即便攻击如潮,身体负伤,法律纠缠,他依旧是那个走进市场、面对工人、喊出“财阀必须服从人民意志”的人。 或许正是这种“反建制”的姿态,才令他成为各种力量的眼中钉。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李在明的政治遭遇不是个体悲剧,而是整个韩国政治系统结构性失衡的产物。当建制派失去整合社会矛盾的能力,当司法被卷入政治博弈,当社会失序激发极端暴力,任何一位挑战权力的人物都不再只是竞选者,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献祭者”。 李在明现在还站着,但是否能走完这场选战、是否能跨过司法与安保两道“生死关”,没人敢打包票。韩国的政治风暴尚未结束,而这场风暴的核心,不是选票,而是体制深处的撕裂与对抗。

0 阅读:46
旭聊

旭聊

家国天下事,小女子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