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总有人说中俄得保持点距离?其实道理不难懂,现在普京执政这么长时间,再厉害也不能永远干下去吧?早晚俄罗斯要面临权力交接,谁也说不准下一任上来是啥风格,搞不好就整出个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甚至是泽连斯基那样的主儿,这种不确定性,咱们能不防着点吗? 先说俄罗斯权力交接这事儿,风险可太大了。普京靠着宪法修正案,虽说能接着干到2036年,但长期把大权攥在手里,反而容易留下隐患。 瞧瞧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时代,国内经济崩盘、寡头横行,议会和总统直接在莫斯科街头开干,坦克都出动了。 要是以后俄罗斯换领导人,新官上来搞激进改革,一头扎进西方怀抱,或者被寡头牵着鼻子走,那中俄之间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合作框架,不就成了空中楼阁? 正是因为俄罗斯政坛的变数太大,咱们跟它打交道才得留一手。中国老早就定下“结伴不结盟”的调子,这可不是随便喊的口号,都是从吃亏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期,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直接让中国工业发展倒退十年;90年代俄罗斯经济崩溃时,连军售合同都能临时加价。 这些教训让咱们明白,再铁的盟友也得给自己留后路。 就拿能源合作来说,俄罗斯提议通过蒙古、哈萨克斯坦修管道,表面上是共享基建,实际暗藏风险:第三方国家一旦变卦,整条线路都得瘫痪。 咱们坚持直连路线,宁可多花点钱自己建,就是为了把命脉攥在手里。 而且你看俄罗斯历史,哪次权力交接不是腥风血雨?从沙皇时代的宫廷政变,到苏联解体时的加盟国独立潮,每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制度崩塌。 俄罗斯历史上甚至出现过“十二月党人起义”这种军官集体造反的闹剧,足见权力真空期的混乱程度。 现在普京靠着强力部门和经济寡头维持平衡,但他卸任后,这些利益集团必然重新洗牌。 要是某派势力为了上位,拿中俄合作当筹码向西方示好,咱们前期投入的几百亿基建项目、军事技术合作,岂不成了别人的投名状? 说到底,说要和俄罗斯保持距离,绝不是要疏远关系,而是清醒认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适当拉开距离,既能保证能源、军事合作不受影响,又能在俄罗斯政局动荡时及时止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来都是利益优先。 咱们既不搞冷战思维,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合作中保持底线,在互信中留有余地,这才是真正的大国生存之道。
为啥总有人说中俄得保持点距离?其实道理不难懂,现在普京执政这么长时间,再厉害也不
吃瓜少女孙答应哦
2025-05-05 14:44: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