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陈永贵到北大荒军垦农场,批评人家不拾马粪积肥。一个师长不满的表示,大

小博大史 2025-05-05 13:58:08

1974年,陈永贵到北大荒军垦农场,批评人家不拾马粪积肥。一个师长不满的表示,大寨才几亩地?他手下有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哪里有时间收拾马粪。” 1974年8月的北大荒,玉米秸秆在风中掀起绿色波浪,陈永贵的布鞋踩在黑土地上,鞋底沾着的马粪让他眉头紧锁。他伸手扒拉开路边的草丛,看见几堆马粪被随意丢在那里,立刻扯着嗓子喊来陪同的干部:“这可不行!马粪可是庄稼的宝贝,咋能这么糟蹋?”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军装的师长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不耐烦。“陈同志,”师长指了指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地,“您看看,我们这儿几十万亩地,春种秋收忙得脚不沾地,拖拉机都得连轴转,哪有空去拾马粪?”陈永贵一听就急了,把草帽往大腿上一拍:“再忙也不能忘本!俺们大寨就巴掌大的地,靠着拾粪积肥,粮食产量翻着跟头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围观的农场职工们有的悄悄点头,觉得陈永贵说的在理,毕竟老辈人都知道“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有的却直撇嘴,心说北大荒地广人稀,要是靠拾粪种地,那得拾到啥时候? 师长突然提高嗓门:“陈同志,时代变了!现在讲究机械化,您那套拾粪的老办法,在北大荒根本行不通!”这话像根刺,扎得陈永贵脸色通红。他弯腰抓起一把黑土,在掌心碾了碾:“地是咱的命根子,地力薄了,再先进的机器也白搭!”可师长转身指了指停在路边的拖拉机,冷笑道:“我们靠的是这些铁疙瘩,效率比拾粪高千百倍!” 这场争论最后不欢而散。陈永贵临走时,还一步三回头地盯着地上的马粪,嘴里念叨着“可惜了,可惜了”。而那位师长望着他的背影,重重叹了口气。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边是大寨精神里传承的农耕智慧,一边是北大荒开拓进取的现代化农业理念,两种声音的碰撞,看似是积不积肥的小事,实则是传统耕作方式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观念交锋。

这场争论背后,藏着的是人们对如何发展农业、如何让土地长出更多粮食的不同探索,也让人看到,时代的变革中,新与旧的碰撞从来都不简单。

0 阅读:6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