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件兵器 俄罗斯对“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有点吹嘘的过头了。本帖从武器设计的逻辑,戳破俄国人的牛皮。
俄罗斯人对“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描述是,最大航行速度达到100节(每小时185公里),能在1000米深度的水下航行。号称颠覆了现有一切作战形态,几乎是无法拦截的。
很显然,俄方夸大了“波塞冬”核鱼雷的性能。这些年俄罗斯方面策划了太多横空出世的新武器,但绝大多数到现在也还没有出世,或者在俄乌战争的实践检验中露了馅。
从工程技术角度看,一枚主要用于打击敌人水面舰队和敌方海军基地的核鱼雷,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具备100节的超级航速和1000米的超级潜深。
从逻辑上讲,一件武器如果同时具备这两种性能,那么在技术上付出的代价应该是极大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能不能让歼-20战机同时具有隐身外形、5马赫的高超音速和20G过载的超级机动能力?攻城狮马上就会反问:我们分别搞一架歼-20隐身战斗机,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和一架高机动无人战斗机不好吗?
无人潜航器若想达到100节航速,就需要采用超空泡技术,那么如何解决对外探测和通讯联络,会有极大的技术困难。而且,一枚100节航速的核鱼雷的噪音十分巨大,不利于隐蔽潜航。
无人潜航器要想达到1000米的潜深,对艇体设计和材料应用有极高的要求。对于一款主要用来攻击水面和海边陆地目标的潜航器来说也完全没有必要。
目前,先进核潜艇和鱼雷的作战潜深也就不过二三百米,极限潜射有六七百米的,但这不是普遍应用场景。
“波塞冬”以敌方大型水面舰队和海军基地为打击目标,那么,从设计逻辑看,只需要维持几十米或百米左右的潜深就完全够用。要知道,目前各国最先进的无人潜航器的作战深度也就不过几十米。
因此,俄方对“波塞冬”的描述,大概率是吹牛。毕竟,相对于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和武器,努力吹牛毙、吓唬人和讹诈,才是俄罗斯人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