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易中天来到本山传媒与赵本山见面。赵本山对他发出诚挚的邀请:“老易,你能否帮我在春晚的剧本中出个合适的选题?”
易中天回:“这个东西还得好好思考一下,等想出来好点子,一定通知你。”
赵本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小品之王”,易中天则是万人追逐的文化学者。原本没有交际的两人,却也有着惺惺相惜的情义。
2007年,赵本山就曾与易中天在一次座谈会上有过交集,当时双方一见如故,彼此互相欣赏。
那时的赵本山虽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却非常《三国演义》,也十分佩服易中天的才华。
赵本山说:“他可以把《三国演义》讲得这么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还让中国人这么喜爱,我很佩服。”
易中天对于赵本山也是赞不绝口:“从20年前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之后一系列的精彩小品,我一个也没落下,全部观看。”
不仅如此,他对赵本山的小品更是如数家珍,能够熟悉的说出其中的精彩字句。最喜欢的就是小品《不差钱》,还能够模仿赵本山和小沈阳的表演。
2010年,易中天来到本山传媒与赵本山见面,许久未见的两人一见面就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一见面,易中天就拉着赵本山挥笔提字。
两人都写下一副书法送给彼此,易中天写下:
大雅若俗--君唱二人转,我讲三人行。踏遍天涯皆芳草,满眼艳阳春。漫道晨昏短,但问耕耘深。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新。
这是易中天对赵本山的观感和期许:“别说什么生命短暂啊,关键看都做了什么让人留住的记忆的。”
赵本山也送了易中天三个大字:精气神!
两人写完书法后,开始探讨艺术话题。易中天问赵本山:“你有没有抖包袱不乐的时候?”
赵本山答:“当然有,不过这个时候我会思考,他们不笑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包袱就是假包袱,还有就是情节没铺垫到位。”
从艺40多年,赵本山一直把观众视为上帝。
“站在舞台上,一切为了观众,必须把汗水和真情交给观众,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只要观众需要,累死在舞台上我也愿意。”
其实早在2009年,赵本山参加完春晚后,就已经身体不太好,下台后直接吸氧。但他仍然坚持上春晚,把快乐带给大家。
易中天也有自己的三个情怀:百姓情怀,观众情怀和读者情怀。
“一切为了读者,让每一位读者满意,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谁不把观众和读者放在心上,观众和读者就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赵本山听完也感同身受,“一个作品出来,普通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都不愿意看,何谈为人民服务?”
与此同时,赵本山与易中天共同认为:“一部经典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流行语,而且必须流行下来,让人难以忘怀,这样的作品就成功了。”
探讨完这些后,到了这次的重头戏,就是去观看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的节目,在这里,易中天笑的前俯后仰。
看完后,易中天说:“除了小沈阳,刘能,赵四外,我还特别喜欢“刘能媳妇”孙丽荣。她今天表演的非常投入,把传统节目演的入木三分,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得通俗易懂。”
最后,对于赵本山提出的“绿色二人转”理念,易中天也表示完全赞同,但也直言“绿色”与“放开”不矛盾。
他认为:“说什么不是问题,怎么说才有讲究。关键是立意要善良,心态要健康。”
赵本山说:“小沈阳来自农村,表演真实,接地气,还需要不断提升,但观众喜欢就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易中天离开之前,赵本山还向他发出诚挚的邀请:“老易啊,你能否在春晚的剧本中给我出个合适的选题?”
易中天笑着说:“这个东西还得好好思考一下,等想出来好点子,一定通知你。”
最后,易中天愉快的结束了这次本山传媒之旅。两人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2年,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在网上公开抨于赵本山连续两年的春晚小品《捐助》和《同桌的你》。
肖鹰将其概括为“两个光棍争一个寡妇”和“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吃醋”,直指本山大叔的审美趣味是在拿农民群体取笑。
赵本山不以为然,说:“二人转就像猪大肠,洗干净就变味了。我敢说,农村生活在座的各位没有比我更了解的。我是你们的老师,就不要唠农村了。”
后来,易中天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喜欢赵本山的小品,我不同意那些附庸风雅之人,为赵本山的小品扣上俗的帽子。
你说他俗,是因为你没看懂他的小品。赵本山的小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用最浅近直白的话,去传达人生至理。”
记者再问:“那您喜欢他的二人转么?”
易中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我觉得正常人都喜欢,你觉得我不像正常人吗?”
记者哑口无言。
不过,自2011年以后,本山大叔就因病彻底的退出了春晚的舞台。如今的他隐居幕后,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虽然他人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希望晚年的本山大叔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