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这次算是彻底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明明是想两头讨好,结果落得个 “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的下场。大公报连续四次发文警告,他当耳旁风;美国那边原本拍胸脯保证的交易,关键时刻却脚底抹油溜了,现在想反悔都来不及了。 事情的导火索是长和集团今年 3 月宣布要把全球 43 个港口资产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核心港口。这俩港口可不得了,承担着全球 6% 的海运贸易量,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超过 20%,简直就是中国与拉美贸易的 “咽喉要道”。大公报连发四篇评论,从《莫天真 勿糊涂》到《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直接质问他 “是否漠视国家利益”“是否在助纣为虐”。国务院港澳办更是两次转载这些文章,明明白白告诉李嘉诚:这不是普通商业行为,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大事。 可李嘉诚似乎打定主意要 “在商言商”。他可能觉得,只要交易手续合法,就能避开舆论压力。但他低估了这件事的政治敏感性。美国那边呢?特朗普政府从年初就开始炒作 “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国务卿鲁比奥甚至亲自跑到巴拿马施压,要求阻止交易。原本以为有美国撑腰,交易能顺风顺水,结果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直接祭出反垄断审查的大旗,要求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审查,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记 “闷棍” 打得贝莱德财团瞬间怂了,4 月 16 日宣布分拆交易,把巴拿马港口单独拿出来处理。但即便如此,中国监管部门的态度依然强硬,明确表示 “高度关注”。 现在最尴尬的就是李嘉诚了。他原本想通过出售资产套现,同时讨好美国,可没想到两边都不买账。大公报的评论一针见血:“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历史,美国哪次不是把企业当棋子?当年 TikTok 被迫出售美国业务,孟晚舟被无端扣押,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李嘉诚以为自己能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却忘了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商人不过是颗过河卒子。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关键时刻的 “消失”,让李嘉诚彻底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原本承诺支持交易的美国政府,在中方审查启动后突然集体沉默,甚至有消息说贝莱德财团内部开始动摇,担心交易被政治化影响自身利益。这就好比有人请你吃饭,结果菜刚上桌,请客的人却溜了,只剩下你对着账单发愣。 这件事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今天,任何试图 “两边下注” 的商人都会付出代价。李嘉诚过去几年疯狂抛售内地资产,把重心转向欧洲,以为能在全球市场左右逢源,却没想到在关键节点上,所谓的 “国际资本” 根本靠不住。看看他在英国的投资,从电力到港口,如今英国脱欧后的政策动荡、俄乌冲突的冲击,已经让他的资产大幅缩水。而这次港口交易,更是让他在中美两边都失了信任。 有人说,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说得好:“美国商人只能做符合美国利益的事,中国商人也同理。” 李嘉诚可能到现在都没明白,在大国角力的时代,“商人无祖国” 只是个美丽的童话。当美国需要他当枪使时,会给他递刀;当中国亮出底线时,又会把他推出去挡箭。这种两头不讨好的滋味,恐怕比任何商业失败都更让他难受。 现在交易陷入僵局,李嘉诚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是继续硬着头皮推进,还是灰溜溜地撤回?不管怎样,这次事件都给所有企业家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升温的今天,没有哪个商人能真正置身事外。选择与国家战略背道而驰,最终只会落得个 “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下场。你觉得李嘉诚这次还能翻盘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这次算是彻底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明明
洛风阐社会
2025-05-04 17:21: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