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

文山聊武器 2025-05-04 17:18:30

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上。” 陈赓“你谁家的孩子?“ 左太北这名字,现在听起来可能没啥特别,但她的父亲左权,那是抗日战争里响当当的人物。左权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1905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年轻时就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后来在山西抗日前线指挥作战。1942年,他在辽县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当时才37岁。他的死,对八路军是个大损失,对家里更是天塌了。左太北那时候还小,对父亲的记忆几乎是零,全靠母亲刘志兰一个人拉扯她长大。 刘志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丈夫牺牲后,她咬牙撑起这个家。日子苦,但她从没让左太北缺了教育。可一个女人带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好在左权的战友彭德怀站了出来。彭德怀是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跟左权关系铁得不行,听说老战友没了,心疼得不得了,就把左太北接过去抚养。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没孩子,把左太北当亲闺女疼。彭德怀平时忙,但一有空就跟左太北讲革命道理,讲她爹的事迹。左太北听着这些,心里慢慢种下了一颗种子:她得干点啥,不能辜负父亲的牺牲。 在彭德怀家,左太北没少吃苦,也没少学东西。彭德怀对她要求严,告诉她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出力。左太北挺争气,学习上从不偷懒,成绩一直是拔尖的。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考上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可是当时国内顶级的军事院校,专门培养国防科技人才。她想着,要是能进这学校,就能为国家干点实事儿,也算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左太北高考那年,真是拼了命。每天熬夜复习,书桌上全是书和笔记,墙上还挂着父亲的照片,像是在监督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出来后,高过了哈军工的录取线。她高兴得不得了,以为自己离梦想就差一步了。可没多久,录取结果下来,她傻眼了——没被录取,理由是政审没过。 政审没过?左太北气得差点把通知书撕了。她是烈士的女儿,从小在彭德怀家接受红色教育,怎么可能有啥问题?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她二伯惹的祸。她二伯早年因为经济问题犯了错,留了案底。按当时的规定,考生的直系亲属有这情况,就不能进特殊院校,哪怕你分数再高也没用。左太北觉得这太冤了,二伯跟她家联系不多,凭啥他的错要她来背锅? 她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去找哈军工的院长陈赓评理。陈赓是啥人?那可是革命老前辈,南昌起义、长征都参加过,战功一大堆。1952年,他被派去创办哈军工,任务就是给新中国培养军事技术人才。他对招生这事儿抓得特别严,学生得既优秀又可靠。可左太北不管这些,她就想问个明白。 1960年那天,左太北跑到陈赓的办公室,直接冲进去。她情绪激动,问陈赓为啥不录取她。陈赓被她这架势弄得一愣,但没发火,反倒挺耐心,问她是咋回事。左太北报上家门,说自己是左权的女儿,在彭德怀家长大。陈赓一听“左权”,心里咯噔一下。左权是他老战友,牺牲时他也难受了好久。现在左权的闺女站在面前,他不可能不重视。 陈赓叫人拿来左太北的档案,一看,果然是因为二伯的案底。陈赓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政审这东西是为了安全,可左太北的出身和经历,哪有啥不可靠的?她爹是英雄,她从小跟着彭德怀长大,这背景还不够硬?陈赓琢磨着,国家培养人才,不能光看条条框框,得看人的本质。他拍了板,决定破格录取左太北,但也提醒她,这机会不是白给的,得靠自己证明。 进了哈军工,左太北像打了鸡血。她知道这机会多难得,每天都泡在教室和图书馆,课程再难她也不喊累。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都挺佩服她。她还参加了科研小组,跟着教授研究新材料,为国防科技出力。毕业时,她的论文拿了优秀,成了那届学生里的明星。 毕业后,左太北被分到国防科技领域,干起了航天工作。她参与了好几个大项目,靠着扎实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帮着解决不少技术难题。她的努力没白费,后来我国航天事业有了突破,她的名字也跟这些成就连系上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陈赓当初没看错人。 陈赓呢,1961年就因病去世了,可他在哈军工的贡献谁也忘不了。他培养的人才,撑起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左太北晚年提起陈赓,总是满怀感激。她说,要不是陈赓给的机会,她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到今天。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3
2025-05-04 20:42

彭德怀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不是副总参谋长,看到小编这个副总参谋长就索然寡味,连最基本的情节都能写错?是学识不足还是故弄玄虚?这些聊这个聊那个几时也聊聊你们自己,少犯笔误和史盲。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