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窗口期只有三年。如果不是下饺子式的建设滚转船,德国和日本企业大概率会通过在中国研发,中国生产的方式生产新能源车,利用它们在关税,品控,运输,渠道,品牌方面的优势防住中国的“弯道超车”,狙击中国电动车的海外扩张。
王传福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窗口期只有三年。如果不是下饺子式的建设滚转船,德国
聊聊汽车的事
2025-05-03 17:52:08
0
阅读:4981
用户10xxx20
攥紧核心技术,就像他们当年做的那样。
风之谷 回复 05-04 11:34
基本上可以通过资本方式绕过技术壁垒,时间问题。
用户40xxx54 回复 05-04 13:31
你你好好可爱哟!不保留的开放了那么多数据!造玩具车差不多!
ZL
他说的对,全产业链在中国,外国品牌在中国,闭眼组装都能成车,跟那个组装小米车一样
Tondy 回复 05-04 10:59
你创业一定成功,商业模式头头是道。给董大妈一样,手机简单,车简单,都组装。
用户19898 回复 05-04 11:28
嫉妒与猜疑如同一种魔力,逐渐侵蚀着你的内心,使你变得丑陋,甚至面目全非。嫉妒与猜疑不仅是一种负面情绪,更是一碗害人的苦酒。
用户10xxx91
难道这不是比亚迪该干的事吗
飞羽 回复 彅彅啴啴楿垨 05-04 11:33
反正好几个车企是公开声称比亚迪雇佣水军抹黑同行了。汽车之家各大车型论坛也都充斥着比亚迪和吉利的水军,你上汽车之家的论坛看看就明白了
彅彅啴啴楿垨 回复 05-04 11:17
说反了吧?我看好多品牌发布会都在阴阳别的品牌,比亚迪的倒没看到。网络上也都是骂比亚迪跟华为的水军很多,谁雇的就不知道了
混江龙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不好控制:电池技术是化学能技术,没有燃油车精密机械那么大的难度壁垒,电机技术全世界通用,深度介入后西方会更强,电控技术就是软件调校,一样不好控制,我们现在有的,只有先发规模及供应链劳动力成本优势,西方一切都准备后以后,这个优势也是岌岌可危...
阿伦 回复 05-04 13:40
这么简单就不叫技术创新了[捂脸哭] 技术产业链搭建可不是随便能超越的,如果合资没有创新技术,只是附庸在中国技术基础组装,最后结果也是被淘汰出局……除了他们本国技术关税壁垒保护一时,这就是现在他们再做的
搥颩Děㄋ 回复 05-04 12:03
你是明白人
用户10xxx91
有时候要凭实力,而且是要做能力提升补齐短板
威远
电池车关门自嗨可以,国外没什么市场。在欧洲国家只见到长城,吉利,奇瑞。
一往向前 回复 05-04 10:50
你家才通网吗?
不烦 回复 05-04 11:29
你认为当年汽车进入我们国家为什么那么高税呢,用你脑子想想啥叫劣币驱逐良币,再去想想我国的出口退税!
修为的修
贸易战时刻都在。只有自身强大。
无悔青春
卷死外国车,实现弯道超车,看好比亚迪
用户10xxx91
没有合资厂家,迪子不也是满足798 998?
用户15xxx21
王总多发点工资!
tsail
三年后,它血汗工厂的货出不了海了。因为“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每月最低工资税前约人民币一万五”的法律会逐渐生效。
猫咪的针线包 回复 05-04 09:36
这是国外挖的坑而已,就像我不能做也不让你做而已
用户44xxx31
然后大众ID3中方建议售价12万,德国大众不同意,要求卖36万[得瑟]
我有个朋友 回复 05-04 14:25
这是反过来了,呵呵!
成爸
有远见
情葬乱坟岗
只要外国新能源车掘起,和苹果手机一样国内新能源车只有等买的份
无尽透明的思念
欢迎外企在华生产,中国人太需要工作岗位了!
蓝天
现在弯道没超成,成了群魔乱舞天天搞冰箱彩电大沙发了。
77 回复 05-04 07:34
你这种废话还是跟盒子车企说去吧。省的它们都跑到中国研发电车。
中国广东人 回复 05-04 07:30
CC能,叫CC上
bobo
和协和一样,那帮人只会经营
用户20xxx66
对于国家来说,那个地方的品牌,设计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制造业在大陆,创造就业。因为制造业是产业链中劳动力最密集的。
王海风
王总,放心吧,列强干不过你迪链的!供应商供货越多就等于给你注资越多,你就放开手脚大胆的干!
bobo
超车个鸡毛
用户10xxx29
有远见,不出四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优势就会丧失殆尽
人文热点
日产的纯国产贴牌N7就是典型例子
哇哈哈
好样的,先干死它们再说
用户11xxx01
国内车厂没能拧成一股绳啊,可能合资车厂是最大的阻力!
用户14xxx61
深谋远虑
用户10xxx55
居安思危!
狮子座
这点老王看的非常透彻,时不我待,直接开干。
刘阳
这才叫战略
用户10xxx92
合资没带来技术,反而抢走了技术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