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发射两枚鱼雷,击沉了一艘英国商船。落水者中有位中国船员,但德军水兵浮出水面后,并没有枪杀他,而是学着他在水中挣扎的样子,然后启动潜艇,扬长而去……
说到中国人的坚强意志,从古到今,那是不胜枚举。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堪称“中国版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贝洛蒙号商船上的中国湖南籍船员潘濂就是这个真实事件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海上漂流了133天,最后成功存活并获得救助,他的传奇经历成为了一个神话,也被拍成了电影《唯一生存者》,潘濂的故事也成为世界漂流史上的奇迹。
潘濂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父亲是街头卖艺的杂耍师傅,也有一些武功。也许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潘濂的性格很沉稳,而且做事情有目标且很有毅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大陆也有许多人向外逃亡,于是未满18岁的潘濂跟着父亲去了香港,在港口码头找了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
后来没过多久,疯狂的日本军又准备攻打香港,英国政府出面保护香港,并且与日本进行殊死的对抗,当时有许多的中国人被招募去英国的商船上工作,勤劳的潘濂最终与英国贝洛蒙号商船签订了合约,成为了船上的一名服务生。
按理来讲,贝洛蒙号只是一艘商船,在船上工作可以远离战争,但潘濂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阴差阳错地被卷进战争的旋涡当中。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波及面不断扩大,纳粹德国的海军接到了上级命令,可以使用潜艇上的武器来攻击敌方任何的海上目标。因为这样可以一网打尽,敌方的海上运输线路能被彻底地中断。
1942年11月的一天,在大西洋海域上,德国作战潜艇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目标,明知道它只是一艘运送物资的商船,但可恶的德军还是对这艘商船进行了无情地攻击,发射的两颗鱼雷先后都击中了目标。
而这艘商船正是贝洛蒙号,当时的潘濂正在船上毫无预知地卖力工作,被击中的商船在爆炸的那一刻,许多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连同船体沉了下去,而潘濂属于运气好的其中之一。
他所在的位置不是爆炸的中心点,所以潘濂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救。
慌乱中的潘濂正好发现了身边有一件救生衣,他赶紧套上然后闭眼跳进了海中。其实,幸运的潘濂是在第二颗鱼雷击中贝洛蒙号之前跳海的。
他刚跳入海水中,就听到身后有几声巨响,潘濂自我判断是贝洛蒙号的爆炸声。
巨大的声浪让潘濂在水里根本睁不开眼,他任凭身体在海水中沉浮了好久,迷迷糊糊中突然有一小块木板碰到了他的头,他本能地抓住了它,然后靠着木板的浮力,潘濂渐渐浮出到海面。当他看着没有边际的海平面时,潘联彻底傻了,心生绝望。
靠着手上的这一块木板,潘濂继续漫无目的地在海上漂流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突然看到有一个救生筏在不远处飘来飘去,喜出望外的他赶紧向救生筏边游了过去,求生的本能让潘濂迅速爬上了救生筏。
只见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筏,上面有急救药箱和应急箱包,而且还有一个箱子里装满了食物,有饮用水、饼干、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食物,竟然还有一把手电筒。于是,潘濂重拾信心,开始了他的漂流之旅。
虽然不知道自己在海上能存活多久,但潘濂已经做好了要长时间生存下去并最终获救的心理准备,同时他对于接下来的考验也是未知数。海面上的暴晒需要潘濂补充足够的水分,所以他用帆布做的雨棚收集雨水。
潘濂也严格控制每天的进食,将可吃的食物最大限度地延长,最终他在将近两个月里吃光了所有能吃的食物。迫于无奈的潘濂只能靠钓鱼来果腹,而他钓鱼所用的鱼钩竟然是那一只手电筒里的钢丝弹簧制作而成的。
虽然自己最开始只能生吃那些钓上来的小鱼,但潘濂还是看到了生的希望。然后潘濂又想办法钓大鱼,这样的话,一条大鱼可以享用好几天,还可以把大鱼削成鱼片,晒成鱼干,这样也比生鱼肉美味多了。
在此期间,潘濂还抓过海鸟,生饮鸟血,生吃鸟肉。而且他还与一条鲨鱼进行过一场生死搏斗,尽管那一条鲨鱼体积不大,但潘濂还是用装满海水的易拉罐拼命地击打鲨鱼的头部,最终将鲨鱼活活打死。
潘濂在漂流了133天之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皮肤溃烂现象,但强烈的生存意志力让他还是活了下来,最终被几个路过的巴西渔民发现并给救了上来。
其实后来据潘濂回忆,在他漂流的期间,一次因为自己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发现他的德国士兵根本不理他,还朝着他露出嘲讽的表情,开着潜艇幸灾乐祸地离开。
另一次是潘濂被一架美国战机发现,他本来获得了一个请求救援的浮标,但后来浮标又被狂风给吹跑了,他再一次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
尘埃
最后漂到了墨西哥,他的经历被编入美国海军教材,入了英国国籍。
用户15xxx65 回复 05-03 16:54
因为这是一份海上生存自救手册!
用户10xxx25
你不懂超限战,和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对英国在大西洋都那套,美国在太平洋对日本做
用户15xxx42
英国对日本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救生筏是一块四四方方的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