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贸易战,我们通过让人民币贬值,独自吞下了关税上涨的大部分后果。好消息是出口涨了,对美贸易顺差创了历史新高,可我们的资产价格却跟着往下掉。反观美国,不但没达到缩小逆差和制造业回流的目的,还继续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美元风光无限,吃得满嘴流油的还是他们! 贸易战打到现在,气氛剑拔弩张。美国这边加关税、搞制裁,想掐住中国供应链,可中国反击一点不含糊。不仅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还收紧了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摆明不让你占便宜。汇率这边,中国也没像以前那样轻易放手,而是死死稳住人民币,不给美国捡便宜的机会。 但这背后的博弈远比表面复杂。2018年贸易战刚开打时,中国确实让人民币贬值了约10%,相当于用"汇率武器"对冲了部分关税压力。这招效果立竿见影: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重现,对美贸易顺差反而创下新高。可代价也不小——国内资产价格像坐过山车,A股市场低迷,房地产行业压力剧增。 反观美国,看似占了便宜,实际却掉进自己挖的坑里。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成本飙升,通胀压力不降反升。美联储为抑制通胀疯狂加息,结果美股暴跌、美债收益率飙升,上演"股债汇三杀"的惨剧。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但没缩小,2024年反而扩大至9184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高纪录。这说明关税大棒根本打不醒美国经济的"贸易逆差顽疾"。 问题出在哪儿?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关税迫使中国让步,结果却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制造业早已不是"低端代工"的代名词,在5G、新能源等领域的竞争力让美国难以替代。就算美国企业想转移供应链,东南亚等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成熟度根本接不住。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苹果若将iPhone生产全部转移到美国,成本将飙升90%,这显然是笔赔本买卖。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在贸易战中悄悄布局了"后手"。稀土出口限制直接卡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脖子,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更是动摇了美元霸权根基。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飙升至4.1%,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沙特王室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导弹订单的消息,更是让华尔街惊掉下巴——石油美元体系的棺材板终于被撬开了一道缝。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碰撞。美国想靠关税维持霸权,中国则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破局。当美国还在纠结贸易逆差时,中国已通过"一带一路"构建起新的贸易网络;当美国挥舞金融制裁大棒时,中国数字人民币已在全球186个国家落地生根。 现在回头看,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不过是黄粱一梦。美国基建老化、劳动力成本高企,制造业回流谈何容易?相反,中国通过稳定汇率和资本市场,不仅避免了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还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恰恰体现了中国在贸易战中的战略定力。 当然,贸易战的代价不容忽视。中国资产价格下跌影响了部分民众的财富,美国通胀高企也让普通家庭苦不堪言。但从长远看,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当美国政客还在为关税数字争吵时,中国已在黄岩岛建设机场、在南海布局战略支点,用"巧实力"化解了最大的风险。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的战略智慧:不对抗、不示弱,实打实地把自己的牌打好。
上次贸易战,我们通过让人民币贬值,独自吞下了关税上涨的大部分后果。好消息是出口涨
阿智通鉴
2025-05-01 20:31: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