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度是晚清才子,但屡试不第,于是愤而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成为曾的幕僚。

冰旋聊历史 2025-04-30 16:46:36

李元度是晚清才子,但屡试不第,于是愤而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成为曾的幕僚。在曾国藩幕中,李元度“辟佐戎机,调理营务”,倍受曾国藩赏识,一路被保举到同知、按察使衔。咸丰五年(1855年)湘军湖口战败后,李元度由文职转武职,但因带兵打仗非其所长,所以李元度在军事方面总体上败多胜少,与曾国藩的关系也因此龉龃渐生,曾国藩曾先后多次弹劾李元度,使其数度被革职。不过,曾国藩晚年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他曾说:“(李元度)虽治军无效,但不失为贤者。”在为李元度编撰的《国朝先正事略》题写的序言中也说:“次青(李元度字次青)提兵四省,屡蹶仍振,所谓贞固者非耶?发愤著书,鸿编立就,亦云勇猛矣。” 1872年初,曾国藩逝世于两江总督任上,李元度在为曾国藩题写的挽联中,给了曾国藩极高的评价: 是衡岳洞庭间气所钟,为将为相为侯,自吾乡蒋安阳后,历三唐两宋迄元明,二千年仅见; 与希文君实易名同典,立功立言立德,计昭代汤睢州外,较诸城大兴暨曹杜,一个臣独隆。 上联首句的“衡岳洞庭间气所钟”,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旅冢题联中的“衡岳本两间灵气所钟”,“蒋安阳”指的是三国蜀汉政治家蒋琬,蒋琬是湖南湘乡人,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替诸葛亮执政,先后任尚书令、大将军,封安阳亭侯。“三唐”一般指初唐、盛唐、晚唐;两宋指北宋、南宋。 下联的“希文君”指的是宋朝政治家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无论是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昭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来代指本朝,“汤睢州”指清朝政治家汤斌,汤斌是河南睢州人,一生清正廉明,是朱子理学的倡导者,为官之处体恤民艰,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汤斌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赐汤斌谥号文正,这是清代第一个被谥文正的大臣。“诸城大兴暨曹杜”中“诸城”指是乾隆朝政治家刘统勋,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刘统勋为政四十余年,为人刚正廉洁,吏治练达而公正无私,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去世后被益文正;“大兴”指的是乾嘉重臣朱珪,朱珪是浙江人,随父侨居顺天府大兴县,遂入大兴籍,朱珪从政五十余年,一生清廉不言钱,爱国爱民,品格端方,光明磊落,关心庶民百姓的疾苦,为国事呕心沥血,去世后被谥文正;“曹”指的是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名臣曹振镛,曹振镛历仕三朝,备受信任,曾三任学政,四典乡试会试,去世后被谥文正;“杜”指的是道光、咸丰两朝重臣杜受田,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老师,深受咸丰皇帝尊敬和信赖,曾国藩之所以能受到朝廷重用,其实也与杜受田向咸丰建议广开言路、保举有才官员有关,咸丰二年杜受田去世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是清朝获赠文正谥号的第六人,之前获赠文正谥号的便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等五人。(曾国藩之后还有李鸿藻、孙家鼐两人。)

0 阅读:42
冰旋聊历史

冰旋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