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垓下寒风吹散楚军最后的旌旗。项羽横剑自刎前,眼前突然浮现出七年前巨鹿城外的场景——五万楚军啃着半生不熟的黍米,却在破釜沉舟的呐喊中击溃四十万秦军。那时的他,是天下仰望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的刀光剑影里,范增三次举起玉珏的声响犹在耳畔。项羽至今记得刘邦献上玉璧时,那双藏在谦卑笑容后的眼睛。若当时斩断这缕祸根,怎会有今日乌江边的绝唱?可历史没有如果,正如他永远学不会像刘邦那样,在咸阳宫被烧毁的废墟前,握着老秦人的手说"约法三章"。 分封十八路诸侯时,他把最肥沃的关中封给三位秦朝降将,却把巴蜀的穷山恶水扔给刘邦。这个决定像一颗毒种,在彭城之战的庆功宴上悄然发芽。当韩信捧着汉中地图深夜求见时,他只看见这个执戟郎中卑微的跪姿,却读不懂那张地图上蜿蜒的山道,正是直取三秦的绝密路线。 最致命的伤口往往来自最信任的人。项伯在鸿门宴上为刘邦挡剑的身影,虞姬在军帐中欲言又止的神情,连乌骓马最后一次冲锋时的迟疑,都化作四面楚歌里的利箭。当江东子弟的血染红乌江水时,那个曾力能扛鼎的英雄终于明白:得天下者,得的是灶台边的炊烟,田埂上的麦穗,老妇人藏在陶罐里的最后一把粟米。
刘邦是不是因此逃过一劫?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