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德国商人在海里捞出67000多件唐朝文物,我国想出钱买回,他却开出3亿天价,就在我国犹豫之时,这个德国人竟收了3200万美金,就把所有文物打包卖给了新加坡。 在这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了一件震动国际文物界的大事,有个叫蒂尔曼·沃特法的德国水泥厂老板,在勿里洞岛附近海底捞出来六万七千多件唐朝宝贝。 碎混凝土块似的沉船残骸里,青釉碗底还粘着海底的盐粒。沃特法摸出个带“宝历二年”字样的瓷碗时,手电筒光柱都在抖——这堆被珊瑚裹了千年的破瓷片,够买下他十个水泥厂。德国人雇的潜水员跟掏蜂窝似的,从船肚子里掏出带西域花纹的鎏金杯、刻波斯文字的铜镜,最绝的是块写着“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的陶片,把长沙窑的海外贸易史往前推了整整三百年。 这事儿透着股黑色幽默。唐朝商人用骆驼运货走陆路得交关税,走海路躲过了陆上关卡,没成想千年后还得给德国水泥商交“过路费”。按当时国际海洋法,公海捞的宝贝归发现者,中国专家捧着《文物保护法》干瞪眼——咱们管得了自家院里的文物,管不着别人从海里薅羊毛。上海博物馆派人谈判那会儿,沃特法翘着二郎腿开价,报的数比唐朝全年铸钱量还多。 有个细节扎心窝子。那堆文物里有面唐玄宗赐给节度使的“江心镜”,传说能照妖镇邪,可它镇不住二十世纪的人心。专家蹲在仓库里清点,镜子背面西域使者的浮雕还在笑,笑得人心里发酸——老祖宗防住了草原骑兵,防不住资本算盘。更讽刺的是,新加坡接手后办展览,解说词里写着“海上丝路见证”,可那条丝路本该连的是长安和巴格达,不是雅加达和圣淘沙。 文物回家的路比沉船还曲折。后来国内搞基建有钱了,追索小组满世界打官司,可黑石号的文物早被写进新加坡的捐赠名录,法律上洗得比海底捞的瓷器还干净。倒是当年犹豫的3亿成了心结,有人算过账——那批文物现在估值超百亿,可就算掏得起钱,能把碎在时间里的文化血脉赎回来么?
799年,唐朝大诗人元稹,酒后哄骗17岁表妹同床,并承诺:我会娶你。3年后却将表
【1评论】【1点赞】